根据上睑下垂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轻度仅表现睑裂小,眼睛无神,单眼患病者两眼大小不一样;中、重度患者平视或向上注视时一般都需挑眉仰头形成特殊体位,久而久之会影响患儿的脊椎发育,长久扬眉还会增加额部皱纹;伴眼外肌麻痹者还会存在斜视;先天小睑裂综合症者则具有特定面容。
1、视力障碍
出生后数月、数年双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2mm以上,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伴有耸眉、下颌上抬、仰头视物等特殊面容;单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存在弱视的可能性。为抵消视线遮挡,患者逐渐养成仰头、皱额、抬眉等不良视物习惯。
2、复视
有的患者伴有复视。
典型体征
1、睑裂变窄。睑裂的高度是指睁眼向前注视时,上、下睑缘中点之间的距离,正常高度为7~10mm。
2、仰首皱额。下垂严重者,眼球向上运动也受限制,为了看清物体,往往需要仰首皱额,借助额肌提起上睑,日久,额部皱纹加深,眉毛高耸,有的甚至用手提起上睑,才能视物。
3、斜视。动眼神经麻痹可能伴有其他眼外肌麻痹,表现出斜视。
4、其他。后天性上睑下垂多有其他症状,如提上睑肌损伤,往往有外伤史;重症肌无力所致上睑下垂具有晨轻暮重的特点。
史料记载:
上睑下垂的异名较多,如《诸病源候论》称“睢目”;《圣济总录》称“眼睑垂缓”,认为系气血虚,肤腠疏开而受风邪,客于睑肤之间所致;《目经大成》称为“睑废”,认为是两胞丝脉为邪所中,血气不和所致。
此病多因脾虚气弱,升举无力,或因脾胃虚弱,水谷不化,精血不足,脉络失和,肤腠开疏,风邪客于胞睑;也因禀赋不足,命门火衰,脾阳不足,胞睑失于温养;或因胞睑外伤,营卫失和,胞睑失养所致。其特点是单眼或双眼上胞下垂,轻者半掩黑睛与瞳神,重者上胞覆盖黑睛,欲睁不起。双侧上睑下垂者,常需仰视,抬眉,皱额以助睁眼瞻视,严重者,可见吞咽困难,视一为二,卧床不起,病情危重。
一般为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如复视、暴露性角膜炎、结膜脱垂、睑内翻等。
食疗方:
命门火衰、脾阳不足型,症见自幼双眼上胞下垂,无力抬举,视物时仰首举额张口,或以手提睑。治宜温肾阳,益化源。
脾虚失运、中气不足型,症见上胞下垂,晨起病轻,午后加重。症重者,眼珠转动不灵,视一为二,并有周身乏力,甚至吞咽困难等。治宜升阳益气。
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