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寒冷刺激的食物。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又名咽喉病毒感染伴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回肠,大肠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稍增高或降低,而淋巴细胞比例增加。
其他辅助检查:高频超声可直观地显示腹部肌肉、大血管、肠管的蠕动及肠系膜上肿大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分布,方便易行,无放射损伤。通常淋巴结周边皮质为低回声,中心髓质回声相对较高,接近肝脏回声强度,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超声显像,可根据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增多、径线增大、皮髓质回声有无异常,作纵、横、斜切扫查,结合呼吸运动、消化道声学造影等作出定性诊断。
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除外肠蠕动亢进、肠蛔虫症及其他引起腹痛的原因。
1、急性阑尾炎:二者症状相似,但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情较轻,起病较缓慢。典型阑尾炎患儿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压痛及反跳痛,并有腹肌紧张。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起病缓慢,除腹痛、发热外,常有盗汗、消瘦、食欲不振等结核中毒症状,并伴有其他部位结核感染,结核菌素试验或结核抗体等均有助于鉴别。
3、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可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但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脾大,检查异形淋巴细胞、冷凝集素、EB病毒效价等有利于诊断。
4、本病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患者一般为发热后腹肠系膜淋巴结炎痛,转移性腹痛不明显,腹痛往往不局限,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后者多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恶心、呕吐比较明显,右下腹压痛局限,常伴有腹肌紧张及反跳痛。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升高。此外,本病尚应与肠道肿瘤、卵巢肿瘤、结核性淋巴结炎、Crohn病、耶耳仙菌肠炎与耶耳仙菌淋巴结炎等相鉴别。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可表现为右下腹痛、发热等,易误诊,但各有其特点。
常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呈阵发性发作,有压痛和反跳痛,但不如阑尾炎严重,痛点亦不固定。
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因患儿多有呕吐、进食少,故水,电解质紊乱常见;有些患者可能并发肠套叠、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