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代谢药类:
1.1、甲氨蝶呤:目前临床上多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与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的模式来应用此药。目前这种化疗方法已成为骨肉瘤治疗的基本步骤。甲酰四氢叶酸钙是四氢叶酸的类似物,进入体内,转变为亚甲基四氢叶酸和N10-甲烯四氢叶酸,可参与脱氧胞苷酸的合成,可以超越甲氨蝶呤的阻断部位,起到解救作用。在骨肉瘤治疗中,用量为200mg/kg或8―12g/m2(10岁以下12g/m2,10岁以上8g/m2)。
1.2、氟脲嘧啶:该药在联合化疗中用于骨转移癌,特别是原发于消化道的肿瘤和乳腺癌效果较好。一般用法是每次300mg/ m2 ,连用5天,4周重复。
2、烷化剂类
2.1、异环磷酰胺:它是环磷酰胺的同分异构体,作用机制与环磷酰胺相同,但抗肿瘤活性强于环磷酰胺。适用于软组织肉瘤和骨肉瘤及骨转移癌。用法是按2g/ m2 静滴,连用3-5天。
2.2、丙氨酸氮芥:又称左旋溶肉瘤素,作用机制与氮芥一样,适用于尤文肉瘤、多发性骨髓瘤、乳癌等。用法:口服 0.25 (mg/kg/d),共4天,3周重复。静脉滴注,每次20-40mg,定期重复。
3、抗生素类
3.1、阿霉素:它是从链霉菌株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瘤谱广,对S期细胞最敏感。适用于软组织肉瘤、骨肉瘤、尤文肉瘤、横纹肌肉瘤等。用法为60mg/ m2 分2天给药。对血液系统和心脏的毒性作用需引起注意。
3.2、表阿霉素:与阿霉素的区别只是在氨基糖部分的4位羟基由顺式变为反式,疗效与阿霉素差别不大,其对心脏和骨髓的毒性明显降低。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与阿霉素相似。用量是60-90mg/ m2 单次给药或40-50mg/ m2 分2天滴注。
骨肿瘤的典籍偏方
1、阴寒凝滞证。
主证:骨瘤初起,酸楚轻痛,遇寒加重,局部肿块,皮色不变,压痛不着,甚至不痛,病程较长。舌淡、脉细沉迟。
方药:加味阳和汤(《中医肿瘤学》)。熟地30g,肉桂3g,鹿角胶10g,麻黄1.5g,白芥子6g,炮姜1.5g,生甘草3g,威灵仙30g,补骨脂20g,透骨草15g,路路通10g,川乌2g,草乌2g。
2、毒热蕴结证。
主证:骨瘤迅速增大,疼痛加重,刺疼灼痛,皮色紫暗红瘀,肢体活动障碍,有时伴有发热,大便干秘。舌暗红有瘀点,脉细数或弦数。
方药:芩枸龙蔗汤(《中医肿瘤学》)。肿节风30g,龙葵30g,忍冬藤30g,蒲公英30g,威灵仙30g,透骨草30g,徐长卿20g,天花粉20g,黄柏15g,刘寄奴15g,黄芩10g,地鳖虫10g,赤芍10g,乳香5g,没药5g,生甘草3g。
3、肾虚火郁证。
主证:局部肿块肿胀疼痛,皮色暗红,疼痛难忍,朝轻暮重,身热口干,咳嗽消瘦,面色不华,行走不便,精神萎靡。舌暗唇淡,苔少或干黑。
方药:四骨汤(《中医肿瘤学》)。肿节风30g,核桃树枝30g,女贞子30g,透骨草20g,生地20g,补骨脂15g,山茱萸15g,骨碎补15g,续断15g,寻骨风15g,当归15g,自然铜10g,丹皮10g,黄柏10g,知母10g。
1、日常食疗:
1.1、核桃仁150g,黑芝麻150g,蜂蜜250g,先将核桃仨及黑芝麻捣成泥状,再加入蜂蜜调匀,口服1次1匙,1日3次,服完后再按上法配制。
1.2、薏苡仁30g,绿心豆30g,赤小豆30g,加水适量煮熟当粥,喝其汤或当粥食,1日1次。
1.3、山羊血30g,猪肉丝60g,香菇、海米、豆腐、笋片适量,加入佐料煮熟成羹,佐餐食用。
1.4、小麦30g,胡萝卜30g,加水煮熟成粥,1日1次。
1.5、杏仁酥10g,豆腐100g,羊脑1具,加入佐料煮熟,佐餐食用。
1.6、小苋菜50g,核桃6枚,加水共煮,喝汤食核桃,1日1次。
2、其他方面:
2.1、多晒太阳。可有效改善骨癌患者的不良情绪,对烦躁、胸闷、失眠等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对疾病的康复极为有利。
2.2、适当地进行体锻炼。能促进骨癌病人的康复,降低骨癌的复发率还有转移率等,能减轻骨癌病人痛苦,能提高生存的时间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锻炼的时候,注意掌握运动的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