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以ABO和Rh血型系统母婴不合引起溶血者为多见。
药物治疗:短期使用强的松,有助于抑制溶血过程。使用肝酶诱导剂,可诱导肝酶活性,有利于未结合胆红素经肝酶作用变为结合胆红素,而不透过脑膜。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提高酶的活力。
输入白蛋白:可使游离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防止核黄疸发生。
光疗:通过光疗可使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从胆汁或尿中排出以降低血胆红素浓度。
换血疗法:换血可较快地清除血中游离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并可提供白蛋白及纠正贫血。
中药可以退黄,体外试验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常用的方剂有:
三黄汤黄芩4.5g,黄连1.5g,制大黄3g。
茵陈蒿汤茵陈1.5g,栀子9g,制大黄3g,甘草1.5g。
消黄利胆冲剂茵陈9g,栀子3g,大黄3g,茅根10g,金钱草6g,茯苓6g。
以上三方可选其中之一,每日服1剂,分次在喂奶前服。亦有制成静脉输入剂应用者,其疗效较口服者为快。
按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采用保守疗法时应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及药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
随时做好换血疗法的准备,并协助进行。
严格观察体温、脉搏、呼吸、黄疸、水肿、嗜睡、拒乳等情况,有心衰、呼吸衰竭或惊厥时,分别按有关护理常规护理。
新生儿ABO溶血病,出生早期监测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时及时光疗。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目前仅限于RhD抗原。在分娩Rh阳性婴儿后的72小时之内接受一剂肌内注射Rh免疫球蛋白(RhDIgG),以预防下一胎发生Rh溶血。
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出现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粪便及胆红素排出。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配合;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