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原则:
1.1、限制摄入只含有糖分的食物:糖果和糖饮料。
1.2、坚持一个规整的进食正餐和副餐的时间表。
1.3、准确计算孩子摄入的营养量。
饮食禁忌:
1.1、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不宜多吃: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 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1.2、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1.3、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 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
1.4、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过量吸取。
2.1、控制饮食
遵医嘱给低糖饮食或按营养师要求提供饮食。每日所需热卡=1000+(年龄×80~100)。热卡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0%,蛋白质占20%,脂肪占30%。全日热量分3餐,分别为1/5、2/5、2/5,每餐留少量食物作为餐间点心。详细记录进食情况。饮食控制以能保持正常体重,减少血糖波动,维持血脂正常为原则。
2.2、排尿异常的护理
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对遗尿小儿夜间定时唤醒排尿。每天清洗会阴2次,婴儿需及时更换尿布。对烦渴小儿提供足够的饮用水,防脱水发生。
2.3、预防感染
经常洗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避免皮肤抓伤、刺伤和其他损伤。做好会阴部护理,防泌尿道感染。如已发生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以免感染促发或加重酮症酸中毒发生。
2.4、心理护理与正确用药
糖尿病需终生用药、行为干预与饮食管理,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能否坚持并正确执行治疗方案,是治疗护理成败的关键。
小儿糖尿病,多为第一型或需胰岛素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高血糖及尿糖,小儿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后期常有血管病变,眼及肾脏受累。
高发人群:5~6岁及10~14岁小儿多发病,5岁以下小儿少见。
危害:
1、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时,重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昏迷、呼吸急促深大、口唇樱红、呼气有烂苹果味、血糖升高,大多大于16.65mmol(300mg/dl),血酮升高,尿酮体阳性,血ph降落,二氧化碳结协力降落。国内有人报告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者可达50%。
2、糖尿病肾病
病程长,起病早的儿童,可伴有糖尿病肾病,产生率与病程有关,5-9年者,约为8.0%,10-14年为25.2%,大于15年者为33.8%,病变以肾小球轻度增生为主,引起弥漫性及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测定尿白蛋白(30—300mg/24h,或20—200ug/min)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呈现临床蛋白尿(大于0.5克/24小时)甚至是肾功效衰竭。
3、糖尿病眼病
儿童糖尿病大多于病后10—15年合并单纯性非增殖型视网膜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把持不佳有密切关系。轻度的视网膜病变可随血糖的把持而好转。视网膜病变的特点性转变是微血管病及新生血管形成。眼底可见水肿,渗出,絮状斑,微动脉病及出血,也可有黄褐病变。
儿童糖尿病产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后5年致盲率为50%左右。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内多元醇代谢亢进,造成山梨醇蓄积,使毛细胞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此外,高血糖所致的非酶糖基化反应使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管壁细胞损伤,形成视网膜病变的特点性转变。也有少数病人产生白内障。
4、神经病变
儿童糖尿病的神经侵害重要是于四周神经与四周神经的脱髓鞘病变有关,这种脱髓鞘转变与四周神经髓磷脂经非酶糖基化作用,引起免疫球蛋白的沉积及糖化终产物的形成年龄有关。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烧灼感。病程长者,可伴有胃肠功效混乱及排尿障碍等自主神经病变,中枢神经也可受累如脑萎缩等。
5、骨关节病变
骨关节病变的重要表现为骨矿物盐减少,骨密度减低,掌骨x线皮质变薄,其原因不明。高血糖时肾小管钙和磷的重接收减少,可能是骨矿物质减少的原因之一。另一表现是关节运动受限,双手手掌不能合龙,但多无疼痛。其原因可能是肌腱胶原组织的糖基化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