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粥状动脉硬化饮食
饮食宜清淡。每日膳食应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富含谷氨酸的食物,如豆类及豆制品。烹制菜肴时,应该使用植物油。宜多吃含铜的食物,如牡蛎、瓜子、坚果和果仁等。严格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宜食低胆固醇食物,如谷类(各种粗粮)、豆类(大豆、蚕豆、赤豆、绿豆及各种豆制品)、植物油(除椰子油外)、各种蔬菜、瓜果;菌藻类(蘑菇、香菇、木耳、银耳、海带、紫菜、苔菜、海藻等)、鱼类(绝大多数河鱼、海鱼,除贝壳类、鱼子)、种子硬果类(胡桃、杏仁、瓜子、芝麻)以及茶叶、山楂、瘦肉、家禽等。少吃蛋黄、猪脑、动物内脏及其他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使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在250~300毫克以下。亦不宜进食过多的糖类。宜吃脱脂牛奶、带酸味水果。宜适量饮茶。
忌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黄油、奶油、动物脑、肝等及蛋黄、巧克力、墨鱼、鱿鱼、贝类(蚌、螺、蛏、蚬、蟹黄等)、鱼子。忌甜食、成食、高脂肪制品。忌烟、酒。忌饮食过饱,严禁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性食品。
2、粥状动脉硬化病因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二者常同时存在。
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因素。
吸烟,吸烟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且与每日吸烟数量成正比。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两倍。
肥胖,中心性肥胖者、体重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者,更易患本病。
3、粥状动脉硬化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主动脉粥样硬化常无特异性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严重时肠壁坏死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坏疽。
感情异常
脑动脉硬化早期易激动,缺乏自制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出现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人缺乏热情。容易激动,有时无故悲伤或嬉笑、焦虑、紧张、多疑、恐惧。对工作有时消极怠工,有时欢快积极。
判断能力低下
常表现为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处理问题不果断,往往要靠别人协助处理,对突然出现的生活琐事表现惊慌和忧虑。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表现为皮肤划红症皮肤被抓划后可发红并隆起,手脚发冷,全身及局部发汗,头发早白、早秃。
行动异常
脑动脉硬化中后期可出现走路及转身不稳,表现为步态僵硬、缓慢或行走不稳。
癫痫痉挛发作
局限性癫痫是脑动脉硬化后期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某部位发生阵发性、痉挛性抽搐。有的病人可出现不自主的运动。严重者可因脑动脉硬化出血、血栓形成而出现昏迷瘫痪等。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很多始于儿童期,甚至是婴幼儿时期和胎儿期。这是因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行为危险因素,特别是不良饮食习惯大都在儿童期就已经形成,其中高脂肪饮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影响非常大。不过专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虽然常从儿童时期开始,但是要真正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心脑血管,甚至发生心梗、脑梗等疾病,可能至少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因此,专家提醒,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要从儿童时期抓起,提早进行预防,可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比如进行饮食干预,合理搭配膳食,戒烟限酒,防止超重和肥胖,加强体育锻炼,工作生活注重劳逸结合,善于调节心理压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