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我国过去民间一直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
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成人也可发病。6个月以下的小儿从母体获得免疫力可暂不受传染,但如果母传抗体消失过早,婴儿也可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
麻疹病毒在人与人之间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者是交谈时,口腔、鼻腔或喉部的唾液或黏液会感染其他人,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的方式传播。
感染麻疹之后,有将近两周的潜伏期,会出现发热,体温达39~40℃,并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发热三四天后会出现红色斑丘状皮疹,从耳后、头面部,向全身扩散。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持续5-6天后逐渐消退。疹退同时体温也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
麻疹的危害有哪些?麻疹的整个病程大约十天,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的,主要是麻疹后产生的并发症。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脑炎,其中以肺炎常见。并发症是引起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据悉,麻疹是全球死亡病例较多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麻疹死亡人数已从2000年的75万人年下降到2007年的19.7万人年,死亡人数的大幅度下降主要归功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其他项目组织。
在流行病学上有“基本传染数”这个概念,代表在没有外力介入、且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某种传染病的人,会将疾病传染给多少人。麻疹的传染数是18,而埃博拉为2,艾滋病为4,腮腺炎则为10。
在发达国家,幼儿一般在12个月大时接种第一剂麻风腮(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在4到5岁间接种第二剂。在发展中国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第一剂疫苗在6到9个月间接种,中国则规定儿童在8月龄、18至24月龄各接种一剂含麻疹成分疫苗。
由于预防接种的普及,两岁以下的小年龄组麻疹已比较少见。但是,近年来的麻疹疫情在很多国家有卷土重来的趋势,这主要是免疫空白、没有接种疫苗所致,凸显了人们对疫苗接种的误解。美国疾控中心就指出,不给孩子接种疫苗是绝对自私的行为。
冬春季是麻疹高发季节,大家可以接种麻疹疫苗,一般人接种麻疹疫苗后都可以有效预防麻疹病毒,还应当避免去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出门时应佩戴口罩。那么如何预防麻疹呢?
1、高发季远离病源
麻疹病毒在人员拥挤、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十分容易传播,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呈现高发态势。育儿专家提醒各位家长,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减少带宝宝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2、接种麻疹疫苗
预防麻疹最持久、有效的方法是注射麻疹疫苗,获得保护性抗体。我国麻疹疫苗属于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范围,首次接种在宝宝8个月的时候,并从2010年9月,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麻疹强化免疫。
那么为什么普遍接种了麻疹以后,仍然会有很多宝宝患上麻疹呢?据相关统计,我国麻疹疫苗接种阳性率及阳性保护率均低于发达国家,整体麻疹患病风险高,医学研究发现,人体维生素A水平和麻疹疫苗保护率呈正相关关系,中国麻疹发病率仍然较高也正验证了我国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问题突出的现状。
3、补充维生素A
据相关调查显示,维生素A营养状况对于机体维持麻疹IgG抗体处于有效保护浓度具有重要意义,之所以我国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的高水平保护率不理想(22%-80%),主要是由于我国婴幼儿维生素A处于普遍缺乏状态。
因此,预防麻疹需要从婴幼儿时期补充预防剂量的维生素A,不仅提高身体抵抗力,避免病毒入侵,还能促进麻疹疫苗产生足够的抗体,对机体产生更持久而稳定的保护性。
4、避免交叉感染
如果出现发热、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诊治。去医院就诊时应戴上口罩。确诊后,患者应根据医嘱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或休息,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无免疫力的人群。儿童出现麻疹后,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5、注意饮食、加强锻炼
补充营养,多喝水,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生活规律,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