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中年发福要小心糖尿病!人到中年身体机能开始大不如前,很多人也不再那么注重保养了,于是出现了一些人一到中年就发福的现象。中年人是糖尿病人群的主力军,肥胖重要的诱因。为了健康着想,中年人要避免肥胖,预防糖尿病。
一、中年肥胖大大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目前,大约有8%的成年美国人被诊断出患有二型糖尿病,他们大部分都超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指出,85。2%的确诊糖尿病患者超重,其BMI指数大于25。54。8%的糖尿病确诊患者身体肥胖,他们的BMI指数超过30。与没有超重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肥胖患者自身对血糖的调整能力很有可能更差,并且他们可能面临着更多问题,如高血压、高胆固醇等。
现在常用下列公式粗略计算标准体重(也称理想体重),即:标准体重(公斤) =身高(厘米)-105。肥胖系指体重超过理想体重20%。或者按体重指数计算,体重指数(BMI) =体重(公斤)/身高2(米2),男性BMI超过25,女性超过27,是肥胖。
研究人员发现,基础BMI、50岁时的BMI、体重、脂肪质量、腰围、腰-臀比例及腰围-身高比例等都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文章的作者写道:“对每一种测量来说,糖尿病风险会在身体脂肪每增加一个五分位就会出现一个等级的增加。身体脂肪含量在最高范围内的受试者,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那些身体脂肪含量在最低范围内的人要增加2-6倍。我们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或种族相互作用的统计学证据。”
另外,与那些在研究期间体重维持稳定(在正负4。4磅之内)的受试者相比,那些在50岁和进入研究时之间的体重增加幅度为20磅或以上者,其在随访期间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大约会增加3倍之多,而这与他们在50岁时的BMI数值无关。与那些体重稳定且在50岁时具有正常BMI(>25)的人相比,那些在50岁时有肥胖症(BMI为30或以上)及在50岁和进入研究期间经历了体重增加最多的受试者(超过20磅者),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5倍。
二、肥胖为什么会诱发糖尿病?
在2型糖尿病人中80%是肥胖者,60%肥胖患者有糖耐量低减。故肥胖与糖尿病“密不可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糖代谢异常疾病,长期持续性高血糖可产生多种毒性作用,会慢慢地对血管进行“浸泡、渗透”,犹如“蚁蝼溃长堤”一般,将动脉血管等组织细胞侵蚀得“千疮百孔”,血管内皮被损害得伤痕累累。
根本原因在于肥胖者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土壤”,叫做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血糖激素。人在进食后将大量的糖份吸收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处。只有依靠胰岛素,血糖才能进入细胞,被人体利用,同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被胰岛素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许多学者认为肥胖者的细胞,特别是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为满足代谢的要求,胰腺必须分泌比正常值高出5~10倍的胰岛素。也就是说肥胖者比正常人需要更多的胰岛素,以使葡萄糖得到正常利用。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胰腺就会大量合成胰岛素,造成肥胖者血胰岛素水平大大高于普通人,这就是所谓“高胰岛素血症”。
肥胖早期还可以通过高胰岛素血症来勉强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随后就有可能由于过度工作,胰腺合成胰岛素的功能就渐渐衰竭,胰岛素的生成就渐渐不够把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久而久之,胰脏发生疲劳,最终不能充分生产胰岛素,中年以后肥胖引起糖尿病的发生,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
三、中年人如何预防肥胖?
1、适当运动
对多数变胖的中年人来说,活动少的问题比吃的多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中年人应经常参加必要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后活动散步,工作时间坚持作操,以增加活动量。特别是脑力劳动者,更应当参加锻炼,打球、骑自行车、游泳等,只要能够使身体发热出汗、活动全身肌肉,稍感疲劳都是可以的。
2、合理少食
应科学地安排饮食起居,多吃含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的蔬菜、粗粮。少吃肉类特别是肥肉,可多食用豆制品、鱼类、禽类。适量喝茶,减少吃盐。少吃糖类,减少零食。合理安排每日三餐,定时定量进餐,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
3、心理调整
不惑之年的人们既是事业上黄金阶段,又是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做好心理调剂,保持心情舒畅愉快,有利于健康使人长寿,减少肥胖发生的机会。
4、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
好食、贪食、零食、吸烟、酗酒等都是减肥的大忌,及时的纠正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