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糖尿病 >> 预防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不良的生活方式会诱发糖尿病
2015-07-02阅读:10645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诱发糖尿病!我国糖尿病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患病群体在增长,发病率越来越低龄化。很大原因是生活方式导致的,所以糖尿病可以说是生活方式病,即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运动锻炼的习惯,加上一些遗传的因素和一些心理的压力,种种因素都容易引发糖尿病。

《美国医学会杂志》今年年初发布的一份研究表明:由于久坐不动和不健康饮食,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已占到全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世卫组织将举行世界糖尿病日活动,旨在帮助中国人民认识到:简单地改变生活方式就能大幅降低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荷尔蒙),就会出现糖尿病。血糖升高是糖尿病不加控制的一种通常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人体的许多系统带来严重损害,特别是神经和血管。在疾病进展期,糖尿病还可导致失明、肾衰竭或截肢等严重健康问题。

不良的生活方式会诱发糖尿病

那么,哪些生活方式会诱发糖尿病呢?

1、动物性食物或油煎食物过度摄入

动物性食物里富含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甲硫氨酸和可食用酸。这些营养成分在人体需要的范围内,对人体是有益的。但是当我们摄入这些营养成分的量超过我们身体新陈代谢的分解和清除能力时,就会产生大量降解酶、自由基、内毒素等内生有害物质,即内生伏邪因子。

当蛋白质的摄入量超过需求,代谢产物是尿酸、尿素等有害物质,这些代谢垃圾主要是通过肝脏和肾脏清除。一方面机体由于异体蛋白质的长期刺激,可能会引起免疫系统紊乱,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病;另一方面就是机体清除这些毒素时,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后者进一步损坏我们的自身组织和器官。

现代研究已经证实,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浓度会快速升高,同时胰岛素分泌增加。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较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肠血管活性肽都可刺激胰岛素分泌;迷走神经兴奋时也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因此,过度摄入蛋白质,以及不正确的饮食方式,可以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

而脂肪代谢产生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除了会沉积黏附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硬化以及高脂血症,也可以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增强,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并且加重、加速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2、不规律饮食

日本科学家进行的动物实验证实,饮食不规律会打乱胰岛素分泌的节奏,进而令肝脏的“生物钟”节律紊乱。使肝脏代谢功能减退,原本应被消耗、排泄的物质会转变为脂肪,堆积在内脏中,造成脏器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糖利用降低。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托马斯博士通过一项小规模的新研究发现: 每天都吃早饭有助于体重超重的女性降低她们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当女性漏过一顿早餐时,她们体内就会产生胰岛素抵抗,也就是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当这种状况成为长期现象时,就会成为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不良的生活方式会诱发糖尿病

而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实际上就等于经常进行糖耐量试验,频繁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加重胰腺的负荷。时间一长,胰腺β细胞在被长期摧残情况下,最终不堪重负,再也不能有效地完成本职工作,不能及时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从而导致糖尿病。

我们认为,不规律的饮食会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引起十二指肠黏膜及空肠等处G细胞和S细胞免疫损伤,导致包括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肠血管活性肽异常表达,及α糖苷酶活性异常表达,进而导致胰岛素异常分泌,升血糖激素反馈性异常分泌,出现血糖调控的内分泌紊乱,引起糖耐量异常,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

3、熬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长期以来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都是在夜间睡眠时才分泌的。前者在黎明前分泌,具有促进人体糖类代谢的作用;后者在入睡后方才大量产生,与胰岛素分泌及脏器的修复息息相关。所以熬夜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现代研究证实,肾上腺皮质激素与调控糖代谢的另一重要激素——胰岛素的效应正好相反,两种激素相对立的作用保证了糖代谢的平衡稳定。如果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异常,就会打破这个平衡,引起胰岛素异常分泌,产生糖尿病。而生长激素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能够抑制葡萄糖利用而使血糖升高。

2型糖尿病的最核心问题是糖利用问题。熬夜或者睡眠差会导致“伏火”因子潜伏体内,伏火因子可以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分布,阻碍人体重要器官如心、肝、脾、肺、肾、脑等对血液中糖的利用,进而产生2型糖尿病。

4、运动太少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研究发现,人如果一天坐的时间超过6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显着提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容易对全身微血管造成损伤,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更是增加了全身微血管的负担,因此,运动太少还会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现代研究证实,坚持运动尤其有氧运动,对机体葡萄糖利用的改善可维持数月,糖化血红蛋白可下降1.0%~1.5%。运动还可加强胰岛素与肌细胞膜上 的受体结合,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最新的研究还发现运动可促进肌肉活动因子(一种类胰岛素结构的肽类,具有类胰岛素样作用)的释放,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不良的生活方式会诱发糖尿病

有氧运动可使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反应减弱,同时增加对糖的利用和分解,有效控制血糖和改善代谢。长期运动锻炼可增加代谢中各种酶的活性,改善肌细胞 对糖的氧代谢能力。运动不仅可降低即时血糖,而且运动结束后血糖还会持续下降,中等量运动的降糖作用可持续12~17小时。

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有赖于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不同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差别,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转运蛋白主要为转运蛋白4。有规律、中等强度的 有氧运动,如跑步、爬山等,可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细胞内转运蛋白4基因转录,增加膜上转运蛋白4含量。动物研究表明,1次运动持续3小时,可使大鼠肌 细胞转运蛋白4含量增加,并持续到停止运动后1周,从而提高肌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增加肌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提高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

5、情绪波动太大,尤其思虑太过

我们现代的工作方式主要是脑力劳动,这不仅导致我们运动量减少,同时带给我们更多的“脑力劳动的副产品”。

情绪波动太大,现代医学认为属于“应激”反应,我们从中医角度出发认为由伏病因子中的火因子所为,因此,火因子所为包括了应激反应的过程,基本影响 到“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以及一些激素和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最终形成以“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为主的全身机体应 激性改变。

火因子可以导致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相关内分泌激素紊乱,直接导致血糖异常。

我们认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引起人体的体液免疫修复和免疫复合物清除功能下降,导致大量黏膜屏障中的定植菌凋亡,微生物毒素、各种代谢毒 物、自由基等损伤细胞线粒体,进而溶菌酶及吞噬细胞异常活跃,细胞线粒体结构异常,引发能量利用障碍,器官、组织、细胞等能量不足;然后刺激中枢神经系 统,激活升血糖相关激素异常表达,肝糖原、肌糖原、脂肪分解,加重内生毒素,引起线粒体二次打击;同时高血糖导致胰岛素异常分泌,引发胰岛β细胞的免疫损伤,甚至衰竭,最终形成2型糖尿病。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