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调整饮食结构
肥胖的人往往是饮食习惯不正确导致,肥胖患者易患糖尿病。所以,日常生活中,需关注体重,避免过于肥胖。调整饮食结构,抑制过多脂肪,糖分及蛋白质的摄入。平时可多食玉米,红薯,含纤维质类,五谷及糖耐量少的食物。
1.2、常运动
运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且促进脂肪代谢,从而减轻体重,抑制肥胖。研究表明:餐前的一段时间的运动对于控制血糖的作用比一天内的运动更有效。一天当中有6至8小时都坐着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为19%。
1.3、保持心情舒畅
人的情绪好坏都会影响人的身体状况。保持心情愉快舒畅,做事不过于急躁,不安。遇事冷静,对自己的身体也会有很大的好处。常发脾气的人,衰老得快。
1.4、定期体检
体检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定期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早一步进行预防。要定期到医院去检查身体,进行血糖,尿糖检测。糖耐量减低时,要积极预防。
2.1、药物干预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基础上,采用药物干预的方法能更有效地对付糖尿病前期。特别是对于部分糖耐量减低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还不能有效降低血糖。
2.2、少吃点儿
传统上,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米饭不能吃饱,水果不能吃多,甜品基本不碰。不宜吃各种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2.3、勤动点儿
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控制饮食,再加上增强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我们已经知道,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不肥胖,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
3.1、合理控制总能量,控制健康体重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概率,所以控制体重至关重要,建议三餐摄入能量要合理,主食粗细搭配,配菜荤素搭配,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保证合理的BMI值,吃动平衡,别给糖尿病埋下隐患。
3.2、摄入适量蛋白质,拒绝超量
蛋白质每日供给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5%-20%,成年糖尿病患者可以按照1.0-1.2g/kg供给。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主要动物性食物和优质豆类蛋白,每天建议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以及豆类食品。
3.3、控制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入
脂肪的超量很容易导致肥胖,所以摄入脂肪和胆固醇类食物一定要慎重,减少荤油和肥肉的摄入,家中烹调的时候,尽量少吃猪牛羊等动物油。
3.4、保证饮水量,拒绝饮料
增加每日水的摄入量,每日1600ml是最基本的量,秋冬季气候干燥,提倡每天保证2000ml水的摄入,减少或拒绝饮用甜饮料。
1、生活水平提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餐餐精米白面,顿顿大鱼大肉,肉蛋奶吃得过多,粗粮、蔬菜吃得太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使糖尿病队伍空前壮大,这就给糖尿病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2、遗传因素
糖尿病属于多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常呈现出家族聚集性,特别是母系遗传性更强,我国人种属于易发病人种。欧美等国家白种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10%,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印度及中国移民的患病率可达15%~20%。
3、不健康生活方式
乱吃滥喝,营养过剩,通宵熬夜,嗜烟酒无度,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之中,缺乏体育锻炼,以车代步,这些势必导致越来越多的糖尿病人。
有家族史,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有糖尿病,或者不但患糖尿病,还有高血压、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人的后代也容易得糖尿病。
40岁以上者,不管有没有遗传背景,得糖尿病的几率比年轻人多。
肥胖者,尤其是胖肚子,因为肥胖是患糖尿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高血压患者,现在虽然血糖不高,但是加上肥胖,再加上易患年龄段,更容易得糖尿病。
其他,如高脂血症患者、妊娠生过4000克以上孩子的女性,还有平常不爱动的肥胖者,这些人都是发生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易患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