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糖尿病 >> 常见问题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糖尿病血瘀,活血化瘀
2017-12-07阅读:10015 学员编辑 收藏
一、糖尿病血瘀怎么办
二、糖尿病血瘀的表现
三、糖尿病血瘀会怎样

糖尿病血瘀怎么办

1、糖尿病血瘀怎么办

糖尿病血瘀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性血栓症,即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粘度增高,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强,以致血栓形成。血流缓慢、血液瘀滞和微循环障碍,均说明糖尿病血瘀证是其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糖尿病的血栓症已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糖尿病血瘀怎么办

糖尿病血瘀证的治疗原则为“血行”,即“活血化瘀”是本证的治疗大法。当然活血化瘀必须辩证,气血相关,不可分离。气虚血瘀则益气活血;气滞血瘀则行气活血;阴虚血瘀则养血活血,随证变通则取效满意。

总而言之,在治疗糖尿病兼血瘀时,宜益气养阴治其本;活血化瘀、祛瘀生新治其标。二者相辅相成,标本兼顾,探索治疗不同并发症的系列规范处方,以提高疗效。

2、治糖尿病血瘀的处方

处方:丹皮、郁金、黄芪、生石膏各12克,丹参、山药、鸡内金、天花粉、鬼箭羽、知母各10克,玉竹、玄参各6克。

加减:大便于者,加大黄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节饮食,禁辛辣刺激之物,忌恼怒及劳累。

功效:清热养阴,补气活血。

主治:糖尿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症见糖尿病日久,神疲乏力,口干多饮,面色晦暗,舌暗红,苔少,脉细涩。

3、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活血化瘀中成药

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或舌下含服。

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通心络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

乐脉冲剂,每次1~2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海王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或银杏叶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口服。

愈风宁心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活血通脉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或活血通脉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

丹七片,每次3~5片,每日3次,口服。

步长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选用哪种药物或采取何种形式的给药方式,应由医生酌情而定。

糖尿病血瘀的表现

血瘀证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和微血栓形成。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沉、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血小板黏附率及纤维蛋白原等多项指标均高于健康人。糖尿病血瘀怎么办

所以糖尿病患者比常人更容易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导致如动脉硬化、视网膜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因此,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中,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神经营养代谢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血瘀会怎样

并发冠心病

多因久病体虚而致气虚血瘀。糖尿病病人其血液流变学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等各项指标的增高,说明患者血液黏浓凝聚性增高,使血液流动缓慢,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而中医认为,此时气虚血瘀是其主要病机,且气虚、血瘀互为因果;故益气活血祛瘀为主要治法,此时多以黄芪益气,配以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具有强心和扩张血管作用;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通络开窍,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之剂。糖尿病血瘀怎么办

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出现的细胞代谢异常,不可避免地影响神经系统。微血管的改变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中医历代医家认为,糖尿病初期虽阴虚燥热为其病理特点,而久病气虚,久病入络,脉络瘀阻而致经脉失养。故气虚血瘀才是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因而在治疗上除益气养阴外,更需配以活血化瘀药。如当归、鸡血藤、赤芍、地龙、桃红、水蛭等以通经活络。研究表明,不仅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而且在多环节、多部位上改善血管痉挛,减轻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保护生物膜,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在辨证的基础上,配以活血化瘀法,不仅可以有助于血糖的控制,而且对糖尿病各类并发症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