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血糖是由一对矛盾的激素调节的:他们就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当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的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动员肝脏的储备糖原,释放入血液,导致血糖上升;当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过高的时候胰岛素的B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变成肝糖原储备或者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1、空腹血糖正常值:3.9--6.2mmoL/L
2、餐后一小时血糖正常值:7.8--9.0mmoL/L
3、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3.9-7.8mmol/L
如果空腹血糖超高6.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这些人要注意了是血糖受损,属于糖尿病前期。这种情况会有二种结果,如果进行有效干预控制血糖正常值有可能防止发病,如果没有有效控制则会发生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的治疗也要等同于糖尿病的治疗。你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有效的进行控制,采用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经常进行血糖监测、充分了解糖尿病知识。这四项要始终贯穿于你的整个治疗中为基础治疗。
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空腹血糖浓度超过6.0mmol/L称为高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为小于11.1mmol/l。发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及时调整药物血糖值直接反映实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血糖控制是指全天血糖的总体控制。很多因素可引起病友的血糖波动,如不合理的饮食、过量饮酒、运动不当、药物影响(降糖药或其它药应用不当)、情绪波动:应激状态(如感冒、发热、外伤、手术、妊娠以及体内有其他慢性疾病等)。不少病友的血糖可整天处于波动状态。自我监测血糖,就是要了解一天中血糖值的波动情况。血糖的监测,应包括三餐前后与夜间血糖的监测。
生活作息
饮食、身体活动、睡眠的时间与状况不同,血糖就会随之改变。即使生活作息相对固定的人,也会因饮食内容、运动程度、入睡状况有所差异,而造成血糖大的波动。
药物作用
即使在相同药物剂量下,每次人体吸收的速度也不会都完全一样,使用胰岛素治疗者,更为明显。不同的胰岛素注射部位,血糖吸收速度也不一样。
生理状况
女性生理期前后因为体内荷尔蒙的变化,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进而影响血糖,但并非每个人、每次周期的影响都很明显或完全相同。
心理状况
情绪波动、焦虑状态会使血糖升高,会影响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让血糖控制更加恶化。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乐观一点,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莫要对疾病过于悲观,这样反得是雪上加霜。
生病状态
生病时,往往因为体内胰岛素反向调节体内荷尔蒙增加,减弱胰岛素的作用,造成血糖上升;但也有可能因为胃口变差与消化吸收不良,血糖进而降低。
其实每个人的血糖可以说时刻都在波动。血糖和许多生理指标一样,譬如血压,每天不同时间都会有波动。正常人体存在很精细的血糖调节机制,因此血糖波动范围比较小。
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分泌功能较差,或存在胰岛素抵抗,就会出现血糖波动比较大的情况。这种波动对患者的症状、血糖的控制、将来并发症的发生,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有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短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症状方面,比如头晕、视力模糊、口干、多尿。
长期来说,会对病人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造成影响。糖尿病病人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本身就比较差,如果血糖波动过大的话,β细胞功能衰退的程度就会加快,那么他将来的血糖控制就会更加的困难;第二个更长期的影响就是对他的并发症的影响,血糖的波动和血压的波动很类似,血压的波动能引起心、脑、肾等血管的硬化,甚至直接引起中风。
血糖波动也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长时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容易出现动脉硬化,血管功能下降,最后出现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慢性血管并发症。在很多的临床研究里面也得到证实,血糖波动大的话,患者的心血管和脑血管患病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
而血糖波动所导致的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的危害更加不容忽视,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会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