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胰岛细胞损害严重: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发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已较严重,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成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病情进展多较缓慢,甚至多无明显症状或糖尿病症状不典型。
2、起病急或突然:儿童糖尿病一般它起病较快,糖尿病症状常常突然出现。由于起病急,家长往往能回忆起症状开始的具体时间。而成人糖尿病多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三多一少”症状典型:儿童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紊乱,缺乏胰岛素降低血糖,一旦发病,几乎100%的病例都会出现多饮、多吃、多尿,孩子一般偏瘦;而2型糖尿病,和成人糖尿病相似,起病比较慢,血糖逐渐升高,孩子一般是小胖墩居多。
1、一般认为,遗传是小儿得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有人统计,双亲中有一人患糖尿病,子代的发病率为3%~7%;双亲均为糖尿病者,子代发病率可达30%~50%。此外,环境因素、免疫因素被公认为与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
2、病理生理。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造成葡萄糖利用减少,同时一些反调节激素如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促使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增加、脂肪分解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最终导致血糖升高、血渗透压增高。当血糖浓度超过肾阈值10mmol/L(180mg/dl)时,导致渗透性利尿,临床出现多尿、多饮症状,糖尿产生,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失衡和脱水。另外,脂肪分解加速,游离脂肪酸过多,最终酮体产生,形成酮症酸中毒。
3、环境因素。
多年来不断有报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病毒的感染有关,如风疹病毒、肋腺炎病毒、可萨奇病毒、脑心肌病毒等感染后发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报告。总之环境因素可能包括病毒感染、环境中化学毒物、营养中的某些成分等都可能对带有易感性基因者产生B细胞毒性作用,激发体内免疫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生。环境因素极复杂在各地区各民族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差异上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1、热能的供给要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糖尿病患儿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能量的控制不能过分严格。在热能估算方面可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热能(kcal)= 1000+(年龄-1)×100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逐步增加每日热能的摄入量,为了预防热能供给不足,家长应定期给孩子测身高、称体重,并与同性别正常同龄儿进行比较。
2、饮食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
糖尿病饮食原则上也是平衡膳食,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特点不同,家长要注意保证孩子饮食的多样化。每餐饮食都应包括主食、荤菜、蔬菜等。为了更好地平稳餐后血糖,可采用蒸玉米、煮芋艿、烤土豆等薯蓣类替代部分主食。薯蓣类食物除淀粉含量丰富之外,还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
3、充分保证蔬菜水果的摄入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同时果蔬中还含有丰富的具有保健作用的植物化学物,例如多酚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植物固醇、皂甙等。在种类的选择上要注意每天尽可能选择不同颜色、不同类别的蔬菜、水果。可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每日五蔬果”的原则。如果不存在咀嚼困难,应鼓励患儿直接吃水果,避免喝一些含糖果汁饮料。
4、督促孩子积极锻炼身体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因此锻炼身体在预防糖尿病中是非常重要的。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让孩子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