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胰岛素临床使用方法
一般为皮下注射,1日3~4次。早餐前的1次用量最多。午餐前次之,晚餐前又次之,夜宵前用量最少。有时肌注。静注只有在急症时(如糖尿病性昏迷)才用。因病人的胰岛素需要量受饮食热量和成分、病情轻重和稳定性、体型胖瘦、体力活动强度、胰岛素抗体和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等因素影响,使用剂量应个体化。
可按病人尿糖多少确定剂量,一般24小时尿中每2~4g糖需注射1个单位。中型糖尿病人,每日需要量约为5~40单位,于每次餐前30分钟注射(以免给药后发生血糖过低症)。对糖尿病性昏迷,用量在100单位左右,与葡萄糖(50~100g)一同静脉注射。
2、胰岛素的适应症
2.1、重型、消瘦、营养不良者。
2.2、轻、中型经饮食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无效者。
2.3、合并严重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或乳酸酸中毒)、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和进行性视网膜、肾、神经等病变以及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者。
3、胰岛素的种类
3.1、超短效胰岛素,本品注射后10~20分钟起效,40分钟为作用高峰,作用持续时间3~5小时,可餐前注射。
3.2、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为人胰岛素。本品注射后30分钟开始作用,持续5~7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3.3、中效胰岛素,3小时注射后起效,6到8个小时的高峰,16到14个小时的时间。动作持续时间与注射剂量有关。中效胰岛素可与短效胰岛素混合,也可单独使用。
3.4、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
3.5、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本品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2小时左右,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国产长效胰岛素是鱼精蛋白锌猪胰岛素,早已在临床使用。
1、低血糖反应。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密切的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的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的合适剂量。
此类病人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以便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能及时进行自我救治。
2、体重增加。这也是胰岛素常见的副作用。胰岛素可以促进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如果糖尿病病人采取胰岛素治疗后不进行饮食控制,摄入热量过多,则造成体重的逐渐增加。
所以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仍然需要控制饮食,避免体重逐渐增加,胰岛素用量因此也要逐渐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3、屈光不正。主要出现在胰岛素使用初期,且在胰岛素使用之前血糖水平较高的糖尿病病人。这种副作用是暂时性的,随着胰岛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血糖控制平稳后,这种副作用就会逐渐消失。
1、为保证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若使用较长的笔用针头或胰岛素注射器注射时必须捏起皮肤并以45度角注射。大多数成人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时,无需捏皮,直接注射即可。另外,将活塞完全推压到底后,针头应在皮肤内停留10秒钟,先拔出针头再松开皮褶。
2、吃饭时注射。吃饭时注射胰岛素是很普遍的,而且主要是速效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的特点是:打开了常规胰岛素的六聚体形式,而成为单体结构,注射后不需要再分离成单体的过程,吸收快,起效时间短。进餐时不需提前注射,而注射后必须立即进食。
3、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处和臀部,这些部位利于胰岛素吸收且神经分布较少。不同胰岛素因起效时间的差异,注射部位应有所选择。例如:短效胰岛素注射部位首选腹部;中效胰岛素首选大腿和臀部;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在早餐前注射首选腹部,晚上则首选大腿或臀部,以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