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使用是不会产生依赖的,也就是说是不会成瘾,可以停的。胰岛素是一种人体正常分泌的生理激素,是人体内唯一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激素。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了,即使摄入等量的食物,糖尿病人的血糖也比正常人高。通常我们胰岛β细胞(生产胰岛素的细胞)功能衰减百分之五十才会发生糖尿病。
使用胰岛素的目的是降糖,缺多少,补多少,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还可以解除高糖的“毒性”,更好地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及早注射胰岛素,还有望使患者恢复到口服降血糖药阶段,胰岛素注射是不会成瘾和产生依赖性的。
胰岛素分为速效、短效、中效、长效等不同类型,应根据类型选择注射时间。速效型在每餐前注射,短效型在用餐前15—30分钟时注射,中效型在每天晚上9—10点钟睡觉前注射,长效型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注射。餐前注射还有一个原则是,见饭打针,不可打针后等饭,打针后还要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发生低血糖。
最适合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比较常用的是腹部,注射方便,吸收均匀。注射部位要避开硬结、伤口、感染和瘢痕处。注射部位要轮换,每天注射要小轮换,两次注射点相距最好是2厘米;每周注射大轮换,如腹部、上臂、大腿等部位轮换,也可同一部位对称轮换,如左右侧腹部、左右上臂等。注射部位用75%的酒精消毒,消毒范围直径5—6厘米,不可用碘酒消毒,碘会降低胰岛素的效果。
1、治疗糖尿病、消耗性疾病。促进血循环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促进脂肪及蛋白质的合成。
2、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3、胰岛素能促进脂肪的合成与贮存,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减少,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氧化。胰岛素缺乏可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脂肪贮存减少,分解加强,血脂升高。
4、胰岛素一方面促进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和蛋白质的合成,一方面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因而有利于生长。
5、胰岛素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可促进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及三磷酸腺苷的合成。
1、胰岛素过量可使血糖过低。应试行减少胰岛素剂量,切勿再加大胰岛素剂量。
2、为了防止血糖突然下降,来不及呼救而失去知觉,应给每一病人随身记有病情及用胰岛素情况的卡片,以便不失时机及时抢救处理。
3、注射部位可有皮肤发红、皮下结节和皮下脂肪萎缩等局部反应。故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4、少数可发生荨麻疹等,偶有过敏性休克。
5、极少数病人可产生胰岛素耐受性,即在没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需用量高于200单位。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感染、使用皮质激素或体内存在有胰岛素抗体,能和胰岛素结合。此时可更换用不同动物种属的制剂或加服口服降血糖药。
6、低血糖、肝硬变、溶血性黄疸、胰腺炎、肾炎等病人忌用。
7、注射液中多含有防腐剂,一般不宜用于静注。静注宜用针剂安瓿胰岛素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