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医学健康 >> 医检分析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糖耐量,糖耐量异常
2016-10-06阅读:1269 学员编辑 收藏
一、糖耐量异常怎么办
二、六个原因让糖耐量不准
三、糖耐量异常吃什么

糖耐量异常怎么办

1、饮食指导和运动疗法。首先要按照患者的理想体重和劳动强度计算全天所需的总热量进而制定相应的膳食,总热量的50-60%应来自碳水化合物,减少脂肪及蛋白质的摄取量,鼓励多进食植物纤维;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糖耐量低减者要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打球、跳健身舞、爬楼梯、登山、游泳、骑自行车等。各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每天早晚两次,每次30~60分钟。肥胖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特别是腹型肥胖更要注意减肥,争取使体重指数和腰臀比达标。

糖耐量异常怎么办

2、在饮食及运动干预的基础上,如果血糖未能达标,可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相关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卡博平等)、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等)。

3、对于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应该使用相应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依贝沙坦等)降压治疗以及贝特类(如非诺贝特等)或他丁类(如辛伐他丁、普伐他丁等)药物调脂治疗等。

4、糖耐量低减患者应每年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定期查血糖,并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时调整治疗。

六个原因让糖耐量不准

有6个常见原因会导致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出现偏差。

1、饮食因素。在做糖耐量试验之前,若过分限制饮食,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少,则会发现糖耐量减低,试验结果呈假阳性。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使得胰岛一直以较低水平工作,胰岛素分泌较少,而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一下喝掉大量的糖水,胰岛需要加大工作强度、分泌比平时更多的胰岛素来消耗这些糖分,但分泌能力一时跟不上,看起来试验后血糖高于正常,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试验阳性。因此,在测糖耐量之前,必须保证正常饮食,这样检测结果才会准确。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要改善营养一段时间后再检测。

2、运动因素。在试验前剧烈运动,也会影响试验结果。尽管运动可以加速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然而,较剧烈的运动会兴奋交感神经,并引起一些升糖激素(如皮质醇)的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因此,剧烈运动后的糖耐量试验也会有失准确。在检测糖耐量之前的一段时间要保持正常活动量,且应静坐至少半小时后再做试验。

3、精神因素。情绪激动也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影响到检测结果。因此,试验期间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4、应激因素。如外伤、感染、急性病发作、手术等应激状态,血糖也可能升高,期间不宜做糖耐量试验。

5、疾病因素。甲亢等内分泌疾病或是有呕吐、腹泻等状况时血糖都会受影响。因此,生病状态下不适合做糖耐量试验。

6、药物因素。糖皮质激素、某些降压药等药物都会影响血糖,使其升高、降低或出现波动。但不能为了排除药物对血糖的影响而擅自停药。如果有生病、用药等影响糖耐量试验结果的情况,建议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这一指标可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水平,较为客观、准确。

糖耐量异常怎么办

糖耐量异常吃什么

糖耐量受损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是尚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这需要配合治疗和饮食来控制。

首先,应该控制饮食,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病从口入”,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因此,要严格控制饮食。食品应该选择糙米、粗杂粮,蛋白质应首先选择瘦肉、鱼虾、禽蛋类及不含糖的乳品。其次为豆类及各种豆制品,再次为小部分为米面类。脂肪应选择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玉米油、茶油等。此外,还要吃一些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果皮、麦麸、玉米麸、海藻等。建议:控制主食的摄入量,每天的主食不要超过2两,另外水果要吃含糖少的,如苹果、猕猴桃、西红柿等。鲜柚肉由于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成分,可以作为理想食品。

孕妇是一个特殊阶段,不能不动,但是也不能激烈运动。各位准妈妈也要注意运动,因为运动也可以帮助糖耐量恢复正常,但是激烈的运动会刺激血糖,导致血糖升高。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