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抑郁症状的出现很可能与治疗不依从和增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例如营养不良和缺乏运动,这些都可能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②抑郁症的症状可以引起系统性炎症,加重类风湿的临床表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报告提及使用皮质类固醇或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
患者逐渐出现骨和软骨的破坏与侵蚀,关节畸形,失去劳动能力。
类风湿属于一种慢性疾病,无法治愈,只能控制。长期药物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巨大的负担。合并抑郁症增加类风湿患者每年7.2%的直接医疗费用。
国内一研究共4830例类风湿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抑郁患病率为44.7% ,其中也进行了抑郁轻重程度报道,30.2%表现为轻度抑郁症,16.5%表现为中重度抑郁症,显示我国类风湿患者抑郁症患病率较高。
抑郁与类风湿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多项研究表明,抑郁症病史显著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风险,与无抑郁病史相比,抑郁症病史显著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风险发病率比=1.25。
抑郁作为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如无用感、空虚感、兴趣丧失等,从而影响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实际作用产生疑虑或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影响治疗效果及加重了类风湿的临床症状。
类风湿患者的抑郁相关并发症除了增加工作残疾、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外,也增加脑卒中事件的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类风湿组比非类风湿组脑卒中风险高出30%,与无抑郁者相比,抑郁症患者在调整混杂因素后更容易发生脑卒中风险比=1.63;结果还显示,年龄与脑卒中风险有关,年龄每增加1岁,脑卒中风险增加5%。
类风湿合并抑郁的脑卒中风险较非抑郁者高,提出相关理论:
①抑郁症状的出现很可能与治疗不依从和增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例如营养不良和缺乏运动,这些都可能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②抑郁症的症状可以引起系统性炎症,加重类风湿的临床表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报告提及使用皮质类固醇或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
因此,在给予这些药物治疗之前,风湿科医生应该仔细评估类风湿患者的固有脑血管或心血管风险。
抑郁是类风湿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预测因素。30%~80%的类风湿患者药物依从性较低,抑郁评分越高,坚持用药的概率越低比值比=0.87。
抑郁降低30%的良好生物制剂治疗反应。已有的抑郁症可能会显著恶化类风湿症状,降低坚持用药的持久性,并降低药理学和非药物疗法的疗效。抑郁影响类风湿疾病的活动、用药时间和治疗结果,从而影响类风湿疾病的进展过程。
研究显示,抑郁组的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性指标(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明显增加。抑郁与C反应蛋白、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IL-1 等炎症指标水平升高有关。
心理干预治疗是找到抑郁焦虑的最快捷径,可以采用心理疏导法、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家庭及社会支持等综合治疗。
抑郁焦虑的情绪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多与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多巴胺、血清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异常有关,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干预能通过迷走神经、视神经、听神经的活动影响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
研究表明,关节功能锻炼能减轻关节疼痛、缩短晨僵时间、改善受累关节的功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其心理负担也相应减轻。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如果单纯的心理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及时寻求心理专科治疗。
在常规类风湿治疗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以更好地控制抑郁焦虑。
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人体情志的舒畅条达,都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肝主疏泄的的病理反映的是肝失疏泄。
肝失疏泄则气血运行障碍,气滞、血瘀、痰停、湿阻而发为不通而痹的类风湿关节炎,肝失疏泄则气机不通而情志怫郁发为抑郁症。
所以,肝失疏泄是类风湿关节炎和抑郁症共病的发病机制。
最后,黄闰月大夫想说:总要试着去相信,黑暗中总是有光明的,给自己多一点勇气,继续享受生活,对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