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指甲,但是可别小看了我们小小的指甲,虽然它既不会呼吸,也不能活动,但却扮演着你想象不到的重要角色。指甲上一些小小的变化,也能反映我们身体的一些健康状态。50多岁的冯女士,几年前发现自己指甲上面出现了一道不痛不痒的黑线。又过了一年,她发现黑线处出现了裂痕,便开始自行涂抹外用药。但指甲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开始脱落,一碰水就疼痛难忍,这时候她才到医院检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本以为小事一桩,没想到医生却告诉冯女士,她确诊了一种恶性肿瘤——黑色素瘤,需要马上进行截指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其实冯女士指甲上的那条黑线,不是什么淤血,而是甲母痣最常见的症状。甲母痣,顾名思义就是长在「甲母」上的痣,而甲母,指的是甲近端的特殊组织结构。如果黑色素细胞异常增生,会导致甲母出现黑斑,指甲便会形成纵行的黑线 。一旦发现甲母痣的黑线颜色较深,宽度大于3毫米以上(尤其是成年人),或者短时间内迅速长大、变宽等症状,就要警惕它可能会转化为恶性黑色素瘤。不过,也不是所有甲黑线都等同于甲母痣和黑色素瘤,比如甲下黑子、甲细胞色素活化都会导致黑线的产生。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判断,万一发现指甲有黑线,就别耽误了,尽早去看看皮肤科医生。甲母痣不但成年人会得,宝宝也有可能中招。只不过相对来说,儿童恶化的几率会比较小。除了黑线这种比较罕见的指甲异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发现宝宝的指甲上会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异样。比如,时不时会出现一些横的或纵向的纹路,或者是小的白点、小月牙,指甲还可能会变得很柔软。那么这些现象,都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宝宝指甲出现变化,是不是就意味着生病了呢?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月牙有还是无、月牙大还是小,都不能代表宝宝是患病还是健康。上了年岁的老人,总是会通过观察宝宝指甲上的月牙大小来判断宝宝的健康状态,认为宝宝的月牙越大,说明宝宝越健康,月牙越少就说明宝宝不健康了。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这个月牙其实是宝宝指甲上的半月痕,任何宝宝的指甲上都是有月牙的,只是有些露出了皮肤,有些被皮肤所遮盖而已。宝宝月牙的大小和多少只与宝宝的指甲生长速度有直接的关系,单纯的根据月牙的大小和多少,并不能准确判断宝宝的健康与否。由于宝宝的指甲钙化不是很完全,相对于成年人的指甲来说,宝宝的指甲一般都比较薄而且柔软,属于一种生理现象。
如果宝宝的指甲在近段时间以内变的格外薄,则有可能是宝宝体内的一些营养素缺乏影响了指甲的正常发育。宝宝指甲上出现的横纹,代表宝宝指甲生长发育异常,宝宝的身体可能出现了一些疾病。宝宝可能因为各种慢性疾病,如贫血、肠道寄生虫病,或者是一些严重的急性疾病,导致体内的各种营养素消耗过度或者摄入不足,使指甲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素缺乏,从而出现了横纹。大多数个体,包括成年人的指甲上都会有一条一条竖的纹路出现。如果宝宝的指甲色泽比较明亮,指甲比较光滑,没有其他异常病变出现,那么单纯的指甲竖纹一般都是生理现象。因体内钙、锌、铁等微量元素缺乏时,也会导致指甲出现竖纹,但是一般都会同时伴有指甲光泽度不好,易于断裂等现象。当宝宝的指甲上出现一个一个小白点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比较紧张,害怕宝宝得了肠道寄生虫病,或者是宝宝患了营养不良性疾病。那么这种白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样的指甲改变在医学上被称为是“白甲症”。虽然这属于一种疾病的范畴,但是本身是没有什么危害的。这样的白点出现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宝宝经常咬指甲,或者是指甲与外界的某些物体接触过程中磨损而造成的。还有一部分孩子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指甲白点,独立存在时对于宝宝的身体健康是没有不良影响的,家长不用担心。那么,既然指甲可以反映宝宝的健康状态,那什么情况才是疾病的表现,需要带宝宝就医呢?1、如果宝宝的指甲颜色出现改变,表现为灰白色、明显发黄、增厚、变形等现象,多考虑宝宝感染了癣菌而患有甲癣,这种情况下应当尽快带宝宝到医院就诊。2、如果宝宝的指甲出现断层、分裂、脱落的现象,也提示宝宝可能患有灰指甲(甲癣)的表现,这种情况也应当及时就医。3、当宝宝的指甲周围出现红肿、异常分泌物流出时,或者有明显的疼痛症状时,考虑宝宝可能患有甲周炎,需要带宝宝到医院就诊。4、如果宝宝的指甲下有比较明显的黑点、黑斑,但是不存在外伤引起甲下淤血的情况时,也应当带宝宝到医院就诊。5、宝宝的指甲上出现黑色的条纹,这种情况多考虑是甲母痣,需要带宝宝到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诊断。6、因外伤导致宝宝的指甲断裂、出血、疼痛等现象时应当就医。宝宝因为过度节食、偏食、挑食等导致各种营养素摄入不均衡、不全面时,会影响宝宝体格发育,同时也会影响指甲的生长和发育。要经常给宝宝修剪指甲,避免指甲过长。修剪指甲时注意掌握好正确的方法,不要将宝宝的指甲剪得过短、尤其注意不要将指甲两侧剪的过短,以免引起嵌甲及甲周炎。宝宝的洗手、洗脚的毛巾、盆具都要分开固定,不要与成人混用,以免感染癣菌而引起甲癣。本文原作者:陈会琴,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新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