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概要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
● ● ● ● ● ● ●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或“静悄悄的流行病”。但随着病情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甚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后果。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 ● ● ● ● ● ●
“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中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归属为“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主要是由于肾精不足、骨枯而髓减、骨失滋养导致的全身慢性退行性疾病。病机有肾精亏虚、肝郁血虚、脾胃虚弱、血瘀气滞,此外,外邪侵袭,痹阻筋骨,导致风寒湿痹,或从阳化热,转归湿热;或从阴化寒,转为寒湿;痹久则转化为骨痿。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原则是“辨证施治,病证结合,整体调节,防治结合”,以“改善临床症状”为治疗目的。
针灸辨证论治
1
肾阳虚证
主症:腰背冷痛,酸软乏力;次症:驼背弯腰,活动受限,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尤以下肢为甚,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弱等。
针灸:主穴选用阿是穴、肾俞穴、足三里、悬钟、大杼等,针刺以捻转提插补法为主;配穴选用命门、志室、腰阳关等穴。配合艾灸腹部、背腰部。
2
肝肾阴虚证
主症:腰膝酸痛,手足心热。次症:下肢抽筋,驼背弯腰,两目干涩,形体消瘦,眩晕耳鸣,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针灸:阿是穴、肾俞穴、足三里、悬钟、大杼、命门、中脘、关元,针刺以捻转提插补法为主。
3
肾虚血瘀证
主症:腰脊刺痛,腰膝酸软。次症:下肢痿弱,步履艰难,耳鸣。舌质淡紫,脉细涩等。
针灸:阿是穴、肾俞穴、足三里、悬钟、大杼、膈俞、血海、太溪、三阴交等,针刺以捻转提插补法为主。
4
脾肾阳虚证
主症:腰膝冷痛,食少便溏。次症:腰膝酸软,双膝行走无力,弯腰驼背,畏寒喜暖,腹胀,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
针灸:阿是穴、肾俞穴、足三里、悬钟、大杼、命门、中脘、关元,针刺以捻转提插补法为主。配合艾灸腹部、背腰部。
5
脾胃虚弱证
主症:腰脊刺痛,腰膝酸软。次症:下肢痿弱,步履艰难,耳鸣。舌质淡紫,脉细涩等。
针灸:阿是穴、肾俞穴、足三里、悬钟、大杼、膈俞、血海、太溪、三阴交等,针刺以捻转提插补法为主。配合艾灸腹部、背腰部。
6
气滞血瘀证
主症:骨节刺痛,痛有定处。次症:痛处拒按,筋肉挛缩,多有骨折史,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弦等。
针灸:主穴选用阿是穴、肾俞穴、足三里、悬钟、大杼等,针刺以捻转提插补法为主。
日常防治
一、保持适度、规律的肌力锻炼和康复治疗。推荐运动:行走、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摄入营养均衡膳食,避免嗜烟、酗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三、保证充足、适度的日照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四、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因此摄入适量维生素D利于增进钙在胃肠道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