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格式:钟毓贤,丁宇,付本升,马广昊,崔洪鹏,陈婷婷,潘灵芝,刘倩,徐航晨,李呈新,关玲.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腰段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3,43(2):153-157.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导致的神经根性疼痛占腰痛的36.6%,疼痛症状会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因此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通过手术解除病痛。
经皮椎间孔镜术(PTED)是一种脊柱微创手术,被证实能够在对脊柱周围肌群创伤较小的情况下摘除突出部分椎间盘,可有效改善神经根性疼痛,但其对LDH患者的脊柱深层肌肉结构退变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患者取健侧卧位,穿刺进针后扩张手术通道、扩大椎间孔。放入工作套管,连接椎间孔镜到光源和成像系统,经套管置入椎间孔镜后按顺序清理手术术野、暴露术区、找到椎间隙、去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取出部分纤维环组织及髓核。完成后置入双极射频手术刀头,持续烧灼剩余髓核组织,使之回纳萎缩、成形。
但临床上很多患者在接受了PTED后依然存在腰痛的问题,因此患者难免思考是否是手术不成功从而导致腰痛症状没有得到解除。
腰段多裂肌(LMM)在脊柱退变以及手术创伤后形成肌内脂肪浸润是术后发生腰痛症状的重要原因。
对此,我们进行了针刀治疗的研究。↓↓
目的:观察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PTED)后腰段多裂肌(LMM)脂肪浸润程度的影响。
方法:将104名接受PT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PTED治疗48h后开始接受两周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内进行1次针刀(L3~L5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LMM脂肪浸润横截面积(CSA),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对各节段LMM脂肪浸润CSA与V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4/L5及L3~S1总体节段LMM脂肪浸润CSA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L4/L5节段LMM脂肪浸润CSA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均较术前、术后1个月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L3~S1总体节段LMM脂肪浸润CSA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 =0.64,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各节段LMM脂肪浸润CSA与VAS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
结论:针刀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TED后LMM脂肪浸润程度、疼痛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研究证实LMM是位于脊柱最内侧且附着面积最大的椎旁深层肌,也是维持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的重要节段性支柱。腰骶段的 LMM尤为发达,尤其是L4/L5节段的LMM,对腰椎的动力性稳定起到80%以上的作用。LMM发生损伤或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腰椎失稳并引发腰痛。Yoo等研究发现虽然微创手术能够减少腰椎椎旁肌的损伤面积,但仍会引起术后LMM骨骼肌组织横截面积减小。故针对腰椎术后LMM损伤的干预对改善术后腰痛意义重大。而针刀已被临床证实能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缓解术后腰痛。实验研究表明针刀能抑制颈椎病兔骨骼肌细胞凋亡,促进骨骼肌再生而重建原有正常结构与功能。本研究选取的L3~L5段夹脊穴处于LMM所在的解剖位置,可实现对LMM的治疗作用。本研究验证了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PTED后患者LMM结构的积极影响以及对疼痛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针刀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TED后L4/L5节段LMM 脂肪浸润程度,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针刀对L4/L5及L3~S1总体节段LMM脂肪浸润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其原因可能是针刀联合康复训练调整了整个脊柱力学从而在整体上激活脊柱深层肌肉,进而改善了LMM特定节段的脂肪浸润程度。
同时,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第一,在术后疼痛与LMM脂肪浸润相关性方面,术前两组患者在L3~S1总体节段呈正相关,术后无相关性,提示患者疼痛症状与LMM脂肪浸润程度密切相关,但本研究并不能证明针刀仅通过影响LMM脂肪浸润程度而改善术后疼痛;第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类型较多,本研究虽然规定了突出侧别,但突出程度、压迫范围、是否是极外侧型突出等因素也可能会造成结果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