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是人体经历的自然规律。若问女性衰老的标志有哪些,除了更年绝经、眼睛昏花、两鬓斑白、耳鸣耳聋、牙齿脱落,我们还会想到弯腰驼背、身材变矮、筋骨酸痛等,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它们都会无声无息地慢慢出现。其实,这些大多是人体骨骼悄然衰老的标志—骨质疏松的外在表现。除生理性骨质疏松外,也有病理性骨质疏松存在。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
骨质疏松是以身体骨总量减少、骨骼单位体积内骨基质减少为特征,骨组织微结构出现异常,骨质脆性增加的骨代谢类疾病。
骨质疏松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等类型:原发性骨质疏松是指非由其他疾患引起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骨组织量减少;特发性骨质疏松指青少年或青壮年骨质疏松。按照发生部位,也可分为局限性骨质疏松或全身性骨质疏松。
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痿、骨痹的范畴。骨质疏松的患者常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病,严重时会出现以下症状。
1. 腰背疼痛
疼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一般认为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周身疼痛且以腰背痛最为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直立后伸、久立或久坐时疼痛加剧,卧床休息后疼痛减轻,弯腰、咳嗽或用力时加重,或可伴有肌肉酸痛。
2. 驼背变矮
骨质疏松的脊椎椎体容易被压缩变形,部分椎体负荷量大,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也会加重,驼背的曲度也逐渐加大。尤其多个椎体压缩或骨折时,驼背、身材变矮的现象更加明显,身高缩短可达3~6厘米。
3. 发生骨折
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最常见也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者常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甚至因咳嗽、喷嚏、轻微外伤而诱发椎体、髋骨、股骨骨折。绝经后妇女以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为多见。骨折也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因素之一。
4. 呼吸困难
部分患者由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常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背部肌肉长时间痉挛、疼痛加重时可发生抽搐现象,甚至会出现食欲减退、失眠和抑郁等全身症状。
5. 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常与骨质疏松相伴而发,也属中医骨痹范畴,是人体为适应应力变化进行的代偿性反应。增生骨如刺如赘、质密坚硬,常发于腰椎、颈椎、膝关节、足跟等人体负重部位。增生与疏松恰似一对孪生兄弟,同为人体骨衰老退行性改变。
骨质疏松的致病要素
西医认为骨质疏松与内分泌因素(性腺功能减退)、营养因素(钙质摄入不足、排出增加)、废用因素(缺少活动、负重不够)、遗传免疫因素等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肾主骨、藏精、生髓,对骨痹病因有更为详尽的概括:除了先天禀赋不足(肾精虚弱)之外,还有年老衰变、调养失宜(脾胃损伤)、久病失治(脏气损亏)等。骨质疏松与家族史有关,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父母尤其母亲、外婆等直系长辈有骨质疏松者,子女尤其是女儿患病的风险或可更高。此外与之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年龄等因素:
1. 年龄增长
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的表现,以中老年人最为多见。一般认为35~40 岁后骨量开始丢失,随年龄增长骨量减少加快;我国大约有近亿人受到骨质疏松的影响,5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骨质疏松者达16%以上,这一比例还在逐步增加。
2. 女性绝经
女性绝经后骨密度下降较快,骨质疏松开始多发。因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速度快于骨质生成,导致骨量丢失引发骨质疏松。本病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4倍,随年龄增长比例还会提高。多胎生育妇女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更高。
3. 身体羸瘦
体重过轻、身材瘦小的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较大。美国对近4 000名女性调查后发现:羸瘦女性髋骨骨折发生率是标准体重女性的1 倍以上,过瘦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不足会影响钙骨结合,无法维持正常骨密度,更易出现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
4. 营养缺乏
蛋白质、钙质、维生素D、维生素C都是骨生成的必备营养。偏食者、素食者和减肥节食者,容易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尤其机体缺钙是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另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类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也能继发骨质疏松。
5. 缺少运动
不爱运动和缺少体力活动者,怕晒太阳而少见阳光者,都不利于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质的利用。钙的缺乏导致骨吸收增加,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影响,可直接或间接地促发骨质疏松症的形成。
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质疏松更青睐女性,除雌激素与骨代谢有关外,还因其经历月经、怀孕、哺乳、更年等特殊生理时期。中医认为,以上这些过程无不与肾脏密切相关,势必影响其所主骨骼的生长、发育、衰老。另外,女性相对于男性体重较小、肌肉比例小、体力负重小、骨量骨密度小、好安静运动少,这都是造成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的促发条件。对骨质疏松症提倡三级预防。女性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应当早做预防,到中老年阶段更要为骨骼健康做好3点支撑:正常的雌激素水平、均衡的钙质营养、规律的体力活动。
1. 科学生活,饮食调养
从女童时期起就要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注意不要偏食、合理膳食、保障营养,多吃钙、磷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豆类、海产品、绿叶蔬菜等,少喝碳酸饮料及咖啡,不吸烟、不饮酒。女青年要晚婚少育,在怀孕、生育、哺乳期要补充足够的钙质,莫过度节食减肥,尽可能地丰富体内钙库,争取把骨峰值提高到最大。
2. 定期检查,专业预防
中年女性尤其绝经后妇女,面临着骨量不断丢失的状态,所以应当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若属于骨量快速减少的人群,应当及早采取防治对策,经专业论证必要者可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做到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3. 坚持运动,多晒太阳
无论哪个年龄阶段,都应当坚持体育锻炼和一定量的体力活动。不要做电脑前的“宅女”,也不要为美白而躲避接触阳光。若机体维生素D缺乏,到中年后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症状者也应适度锻炼,但活动要防摔、防碰,谨防运动过于剧烈而诱发骨折。
4. 规范治疗相关疾病
已经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要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综合施治。还应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关节炎、骨髓增生等能够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疾病。
5. 中医调理,强肾健骨
中医认为骨痿、骨痹主要是肾精不足或脾肾阳虚所致,也有肾阳虚衰、肾阴亏虚、肝肾阴虚等证。患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服用健肾壮腰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龙牡壮骨颗粒、仙灵骨葆胶囊等中成药,也可采用针灸、推拿、按摩及食疗等方法予以调理,以达滋补肝肾、强身健体、强筋壮骨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