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过敏是一个讨论较热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容易过敏了,体质不一,症状也不尽相同。有些人以皮肤症状为主要表现,身体上出现荨麻疹、湿疹、丘疹等;还有些人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易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有这样一张名方,治疗过敏效果甚高,下面请大家来了解。
在近现代所创立的方剂中,有一首名方称为过敏煎,我认为其所遵理法恰恰是“酸辛苦甘”之法,过敏煎疗效之显,常常出人意料。
曾经有一个月陆续治疗了四例皮肤过敏的患者,一例是荨麻疹患者,全身大风团4天,遍布颈项、前胸后背,痒甚,看到那一幕让我身上也不由自主地起鸡皮疙瘩,连续4天肌注葡萄糖酸钙及口服氯雷他定,无效。
一例患者每天23:00~1:00周身起风团2周,痒,规律性比较明显,服用氯雷他定无效。
一例是前胸湿疹1个月,外用药物无效。
还有1例患者是每年初冬都会出现周身湿疹,夏天不发病(已连续4年发病),有少许渗液,夜间痒,此次就诊时周身已开始出现湿疹,两臂有抓破的痕迹,自诉还不到严重的时候,诉这4年冬天特别痛苦,外用药物加氯雷他定效果不明显。
这四个病例都嘱其停用原来的药物,单纯进行中药治疗,察其舌,基本都是舌质暗红(第一例舌质偏绛红),舌苔中间略有白苔,按其脉,无一例外都没有浮象,而是呈现出弦脉,以右关为主。
于是我都用了相同的处方:
乌梅20克,防风15克,银柴胡12克,五味子9克,黄连6克,麸炒苍术20克,土茯苓40克,丹皮20克,生甘草5克。
结果:第一例病人1剂药后,风团就明显缓解,3剂药后便不再发作;其余三例病人1周后复诊全部显效,2周后基本不再发作。
以往只是从零散的文章中读到过关于过敏煎的相关记载,经过这四例患者的检验后,我在临床上使用过敏煎的频率就相应变高了,有是症、有是脉,加减化裁,疗效甚高。神奇的疗效让我对过敏煎有了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下面谈谈我对过敏煎的思考。
过敏煎的溯本求源
过敏煎,顾名思义,是基于治疗过敏性疾病为出发点创立的一首名方。过敏煎最开始在祝谌予老的文章中出现,由乌梅、防风、银柴胡、五味子四味药组成,祝老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亦经常使用,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过敏煎是由祝谌予老本人所创。
我查阅了祝谌予老1983年在《中级医刊》(现《中国医刊》)第4期上发表的《从过敏煎的运用谈辨病用药与辨证用药》一文,文中祝老言:“过敏煎就是上海某医院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有抗过敏作用的一贴经验方”,后来《首批国家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亦采用此说法。
可能过敏煎疗效太好了,也就衍生出另一种说法,因为祝谌予师从“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老,同时也是施今墨老的女婿(其夫人施越华女士为施今墨老的长女),故有“过敏煎由祝谌予之师施今墨所创制”的说法。
过敏煎,从文献考证来说也有不同的版本,但大体上出入不大,多以柴胡代替银柴胡,加入甘草,因此其组成基本包含:乌梅、防风、银柴胡/柴胡、五味子、甘草。
在祝谌予老之后,有关过敏煎进行加减比较出名的方剂是七味过敏煎,由乌梅、防风、银柴胡、五味子、蝉蜕、白僵蚕、苦参组成。另外,还有关幼波老的临床经验方脱敏煎(亦称过敏煎),其组成为柴胡、白芍、蝉衣、乌梅、甘草,用来治疗过敏性鼻炎。
过敏煎的理法
首先,过敏煎的组方原则,非常符合“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理法,乌梅、五味子,酸味药为君药;防风味辛,柴胡或银柴胡味苦平,此为“助用焦苦”;最后,甘草味甘以调之。
其次,再讨论过敏性疾病的症状,经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又曰“风者,善行而数变”,变态反应为“木曰曲直”之象,变化迅速。我们在前文谈论了《伤寒论》六经病中症状变化最剧烈、冲突最明显的就是厥阴病,变态反应也是这种气血冲突,因此,基于厥阴病的角度论治部分过敏性疾病,从理法逻辑上分析是成立的。
祝谌予老言:“在临床对于一切过敏性疾病都以过敏煎为主方,结合辨证用药,收效较好。”应用过敏煎治疗过敏性疾病,诸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有太多太多显效验案的报道,其疗效已经不需要赘述了。
另外,也有学者擅用过敏煎治疗诸如“小儿腹泻”“慢性结肠炎”等疾病,疗效显著,这又与乌梅丸条文“又主久利”相呼应,更加有力地证实了过敏煎是一首治疗厥阴病的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