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感冒都中招,这是体质弱,表不固,这个时候三味药的小方请备好!
2024-01-08阅读:2618 学员编辑 收藏
前段时间遇到一位感冒恢复期的患者,据他描述,这次症状比较轻,体温最高的时候只有37.5°,伴有大量汗出,偶尔咳嗽,有轻微的怕风怕冷,胃口不大好,大便也是稀的。现在是不发烧了,可是稍微一运动就大汗淋漓,连下楼拿快递都觉得费劲,有时甚至解大便时都汗出不止,我又诊了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浮弱,诊断为表虚自汗证,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三剂后症状即有所改善。对于一些中医爱好者来讲,肯定都听说过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但是却很少听到“表虚”这个中医名词,那么什么是表虚呢?表虚证一般指肺脾气虚,即卫气不能固护肌表,外邪很容易就能从皮肤毛孔侵入体内,引发疾病。《灵枢·本脏》云:“卫气者,以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这句话通俗来讲,就是说卫气相当于我们身体的安保部门,护卫在最外层的大门口,不让外人进来,“卫气和”就说明安保人员兵强马壮,坚守在岗位上一刻也不松懈,外感邪气只能望而生怯,不敢进犯,可一旦安保松懈,邪气就会乘虚而入,侵犯我们的机体,引发一系列疾病。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主要治疗以汗出恶风,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为主要表现的表虚自汗证。亦可治疗虚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黄芪30g,白术30g,防风15g,用1L水,浸泡30~60min,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煎煮40min,取药汁300ml,分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亦可制成袋泡剂,每包20g,每日两包,沸水泡服,代茶饮。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经,有生津养血,利水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行滞通痹,固表止汗,补气升阳等一系列的功效。正是因为黄芪的功效全面且强大,它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茶杯中的常见之物,感觉体虚乏力了就泡点黄芪片补补气,再配点大枣什么的,效果也不错。在本方中,黄芪主要发挥它补气和固表止汗的作用,从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这位患者属于肺脾气虚,因为他有一个很典型的脾虚症状,胃口不大好,大便还偏稀。黄芪恰好入脾经能补脾气,改善脾虚的症状,除此之外,大量汗出是因为肺卫不固,黄芪入肺经,补肺固表,发挥固表止汗的作用。黄芪还在治疗痈疽脓成难溃的透脓散中发挥托毒排脓的作用,在治疗气虚血瘀证的补阳还五汤中发挥行滞通痹的作用,临床适用范围十分广泛。白术,性温,味甘,归脾、胃经,有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这味药大家应该也很熟悉,我们常用的参苓白术散,逍遥丸,四君子汤中都有它的身影。医生在开处方时有生白术和炒白术之分,本方中应该用何种白术,意见一直不统一,我认为应当辨证选用。首先,生白术偏于燥湿利水,而炒白术偏于补气健脾,如果患者伴有肢体困重,舌苔白腻等脾虚湿盛的症状,就用生白术燥湿;若是仅有轻微的乏力,胃口不好,大便不成形这些脾气虚的症状,用药性较温和的炒白术补脾即可。白术身为臣药本身也有止汗的功效,与君药黄芪相配,更增强了本方止汗之功。防风,性温,味辛甘,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防风防风,顾名思义就是防止风邪侵袭,所以它在本方中主要发挥着祛风防风的功效,前两味药都偏补,而防风却偏于疏,这就是中医常说的“补中兼疏,散中寓收”。本方主打的是一个固表止汗,并不是祛邪解表,所以佐药防风用量是最小的,主要是起到一个阻止外邪入侵的作用。使用本方时,要注意与桂枝汤证鉴别,因为二者都会出现汗出怕风的症状,区别就在于玉屏风散主要治疗肺脾气虚的出汗,而且出汗后吹风还容易感冒,平时胃口不大好,大便也偏稀不成形;桂枝汤就不同了,如果说玉屏风散是通过“收”来止汗的,那么桂枝汤就是用“散”来止汗,把邪气给发散出去,这样汗也就止住了,桂枝汤证的典型表现是发热,身体疼痛,脉也是浮缓的,并没有玉屏风散证的脉象那么虚。临床中常对本方进行一些加减化裁,若是患者素体阴虚,且盗汗严重,有甚者睡醒时枕头都被汗水浸透,这时我们可以加麻黄根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增强收涩之力并兼顾滋阴;若患者兼有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不止,可加辛夷12g,苍耳子12g,白芷12g宣通鼻窍。1.服药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品,以清淡、蔬菜水果为主。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