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经络穴位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穴位密码之中脘穴
2024-04-24阅读:2751 学员编辑 收藏

中脘穴

[zhōng wǎn]

      “中脘”一词最早见于《甲乙经》,别称上纪(《素问·气穴论》)、胃脘(《素问·气府论》)、太仓(《灵枢·根结》)、中管(《千金方》)。





穴名解

本穴内应胃中,即近于胃小弯处也。因穴位所在故名“中脘”。中脘穴为胃之募穴,故治胃腑诸病以此为主。

《难经·四十五难》谓:“胃会太仓。”滑伯仁曰:“太仓一名中脘。”按太仓为纳谷之器,在人身唯胃为然。





具体解剖及定位

中脘穴定位在上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在上脘下一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甲乙经》);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针灸大成》)

中脘穴处于胃部的体表投射区,有丰富的肋间神经,进行针刺可反射性地实现对胃肠功能的良性调节作用,一方面促进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促进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另一方面可加速胃肠血液循环,促进胃黏膜炎症、水肿的消散,加速代谢,有利于损伤的修复,从而调节身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的效果。





功效主治

本穴为胃之募,腑之会,可用治一切腑病,尤以胃的疾患为先,有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之功。

这是因为手太阴脉“还循胃口”,足阳明脉“下膈属胃络脾”,手太阳脉“抵胃属小肠”,足太阴脉“属脾络胃”,且胃与脾、心、肺、肝、胆、大小肠相互影响。加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化源不足,不能上养心神,则可导致心神失养,出现失眠、病疾、癫狂,刺中脘,可镇心安神。

本穴为胃之募穴,在腑为腑会。

是脾胃生化输布的枢纽、营卫气血之源,且痰湿生于脾、腑以通为顺,故刺中脘,可使三焦气化,散布精微于五脏六腑,能开胃止痛、行气化痰湿。概而言之,中脘穴具有理中焦、化滞和中之功。





治疗应用

《甲乙经》曰:“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心痛有塞,难以俯仰,心疝冲胃,死不知人”,“腹胀不通,寒中伤饱,食欲不化”“小肠有热,溺赤黄”“溢饮胁下坚痛”。《针灸大成》曰:“主伤暑,及内伤脾胃,心痛,疟疾,痰,满,翻胃,能引胃中生气上行。”《难经》日:“腑会中脘。疏日:腑病治此。”东垣日:“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取三里、章门、中脘。”又曰:“胃虚而致太阴无所禀者,于足阳明募穴中引导之。

中脘穴广泛应用于内科疾病。

其中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包含如胃痛、胃下垂、消化性溃疡;神经系统疾病,如失眠、眩晕、认知障碍;骨关节疾病,如急慢性肩周炎、颈椎病;妇产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疼痛、月经后期、原发性痛经;其他,如冠心病、抑郁症、心衰。

中脘穴针刺深度与艾灸壮数在《针灸大成·任脉经穴主治·考正穴法》及《针灸大成·穴法》中有多处不同记载。

针刺深度有“八分”与“一寸分”之别,艾灸壮数则更加多样有“二七壮,止二百壮”“二七壮,止四百壮”“二七壮,至百壮,止四百壮”与“七壮”等。

据《针灸大成针有深浅策》记载可知,疾病性质不同,进针深浅也当随之改变。《针灸大成:治症总要》中配伍中脘穴治疗小腹胀满时写到:“…再刺后穴:照海大敦中脘(先补后泻)气海”,可见中脘穴不仅可补,还能泻。因此临床上应用本穴亦应临证而定,不可一成不变。


参考文献:

[1]战文翔,刘春波,李红等. 中脘穴的古今应用与研究 [J].  针刺研究,  2006, (05):  311-313.   

[2]朱玉强,叶兰欣,王伊伊等. 《针灸大成》中脘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  33(04): 605-609.

[3]秦会帮,南文泽,杨铭. 中脘穴的临床应用概况 [J]. 湖南中医杂志, 2018, 34 (09): 214-216.

[4]徐蕾,杨红星,章越等.上脘、中脘、下脘穴的体表定位汇考与局部解剖探析[J]. 针灸临床杂志, 2012, 28(09):4-6. 

[5]高式国.高式国针灸穴名解[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