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精品文章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从叶天士辛润通络法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2024-07-12阅读:1295 学员编辑 收藏

从叶天士辛润通络法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侯珺婷,韦 尼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中轴脊柱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与骶髂关节。AS好发于青壮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S发病呈现出明显家族聚集倾向。AS属中医学“大偻”“竹节风”“肾痹”范畴。目前认为,AS是在先天不足的内因作用下,风、寒、湿、痰浊、瘀血等病邪相互作用,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有学者认为,督络瘀阻是AS的基本病机,而络息成积是病理基础,病情发展可分为脉络瘀阻、络虚不荣、络息成积三个阶段,主张从络论治。清代医家叶天士所创立的辛润通络法是中医学中极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借助辛味药配伍体润之品治疗络病,确立了“络以通为用”的指导原则,强调“络以辛为治”“络以辛为泄”,在A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辛润”的概念及“辛润通络法”的

发展源流




1.1 “辛润”的概念





      “辛润”一词最早见于《素问·脏器法时论篇》,其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唐代医家王冰首次从中药药性理论的角度阐释“辛润”的概念。他认为“辛性津润也”“辛亦能润能散”,辛味药辛散行气,进而推动水液运化,以解燥象。宋代医家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云:“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干姜、细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气而润肾。”这也是第一次将“辛润”理论与具体药物联系在一起。明代医家缪希雍在《神农本草经疏》中记载:“当归……辛大温无毒,甘以缓之,辛以散之、润之。”由此可见,“辛润”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当归、柏子仁等辛味药物富含油脂,除发挥辛味药共有的擅长走窜通行的功效以外,还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二是细辛、干姜等辛味药能通过疏通气机、开通腠理的功效以行散水气、输布津液,间接发挥滋润之功。虽然此时尚无以“辛润”而通络的含义,但也为辛润通络法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辛润通络法”的发展源流 





       东汉医家张仲景使用旋覆花汤治疗“肝着”与“妇人半产漏下”,可谓是辛润通络法在临床运用的最初体现,其在《金匮要略》中云:“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未先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后世医家对旋覆花汤多有注解与阐发,其中葱白辛以通阳,旋覆花咸以润下,具有辛润合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加新绛活血通瘀,则事半功倍。由此可见,“辛润通络”的理论构架在仲景旋覆花汤的创立中已初具雏形。叶天士对杂病的辨证论治以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为纲,以“脏腑阴阳升降-在经(气)入络(血)-奇经”为轴,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络病学说。在治疗原则上,他除了主张“络以辛为治”“络以辛为泄”以外,还着重强调“凡久恙必入络,络主血,药不宜刚”。因辛味药多性温燥,恐有伤津耗气之弊,若配伍质润之品,方能通络而不伤正。结合《金匮要略》的具体记载,可以发现张仲景旋覆花汤主治的“肝着”与“妇人半产漏下”之病,均含“久病”之意,即“病已入络”,可从络论治。

 

      《未刻本叶氏医案》与《临证指南医案》共收录了叶天士以旋覆花汤为基础治疗的20多例病案,其中大多为久病痛证或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如胁痛、胃痛、痹证、积聚、郁证等。叶天士以旋覆花、葱白等辛味药配伍当归须、桃仁、柏子仁、红花、赤芍、牡丹皮、茜草、泽兰、延胡索、小茴香、肉桂、鹿角霜等,临证强调“用辛理气而不破气,用滑润燥而不滋腻气机,用宣通而不拔苗助长”。叶天士的这一遣方用药特点在“胁痛”的辨证论治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他指出:“(胁痛之病)议通少阳阳明之络,通则不痛。”治疗上以辛润温通为原则,临证多用柔润药物如柏子仁、泽兰等濡养血脉,顺肝之性以达温通阳气而散结,气行则血行,阳通血行则瘀血自化。华玉堂在《临证指南医案·诸痛篇》的按语对“辛润通络法”评价说:“症之虚者气馁不能充运,血衰不能滋荣,治当养气补血而兼寓通于补……若撮其大旨,则补泻寒温,唯用辛润宣通,不用酸寒敛涩以留邪。此已切中病情,然其独得之奇,尤在乎治络一法。盖久痛必入于络……此乃古人所未及详言,而先生独能剖析明辨。”现代中医学者对“辛润通络法”的概念进行了扩展,如俞岳真认为,络为血络,血为濡润之质,故药取辛润,辛则能通,润则入络。杜茜蕾等认为,叶天士辛润通络法的核心思想为以辛通药物配伍质润药物,可行气活血而不伤正。





2 “辛润通络法”治疗AS的作用机制




2.1 辛润通补通络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肾虚者,督脉必虚,是以腰痛。”督脉为人体阳脉之海,行于背脊,沿脊柱上行,是肾阳温煦全身的通道。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脾主运化,需依赖于肾阳的温煦之功。肾阳不足日久不能温煦脾阳,则脾阳不振,一方面气血生化乏源,另一方面已化生之水谷精微难以充分运输至全身,两者均可导致机体气血不足,寒湿等邪气侵入肢体关节,不通则痛,可见腰脊畏冷、佝偻;肾精不足,则髓不能满,骨失淖泽,不荣则痛,故见背脊空痛。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AS发病以肾督亏虚为内因,阳虚络瘀证是主要证型,以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蔡美美等通过收集AS患者体质信息量表,发现其中属阳虚质者最多,推测阳气不足可能是AS发病的重要原因。


        阳气不足虽然是AS发病的重要内因,但临床实践中还需具体细分,如因阳气亏虚导致的阳气绝对不足和因阳气运行不畅导致的阳气相对不足。因此,治疗上补阳法与通阳法要兼顾使用,而辛润通络法将辛味药与不同的质润之品相配伍,兼顾温补与温通,临床上常用药物有桂枝、细辛、菟丝子、淫羊藿、肉桂、附子、巴戟天等。此类辛味药大多性温热善走窜,补中有行,行中有补,可起到温补肾阳、温通阳气之功效。AS多在青少年时期起病,且病程长久易反复,不少患者逐渐表现出营血亏虚不养络脉的证候。此时临证中需要联合质润之品,如甘寒之生地黄、北沙参、玄参等,或温润之熟地黄、红景天、山萸肉、龙眼肉、何首乌等,或血肉有情之品,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这也与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反复强调的“大凡络虚,通补为宜”原则相一致。国医大师朱良春自拟培补肾阳汤治疗AS,其中仙茅、淫羊藿温补肾阳,再佐以山药、枸杞子,达到辛润通络而不伤阴之目的。



2.2 辛润祛邪通络




      《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医学从众录》曰:“是痹不外寒湿,而寒湿亦必夹风,寒曰风寒,湿曰风湿,此三气杂合之说也。”由此可见,阳气不足是导致AS发病的重要内因,而风寒湿邪是致病外因。莫成荣认为,在AS治疗中祛邪与扶正同样重要,扶正可助恢复正气,祛邪主要侧重于祛风散寒、清热利湿、化瘀祛痰等方面。


       辛味药主入肺经,能行能散,可宣通毛窍使风寒湿等外邪随汗出而解,临床常用的药物有麻黄、桂枝、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等。但辛味药能行能散的同时也易耗散气阴,导致疗效不能持久,甚至病情加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辛甘发散为阳。”辛味药有发散、行气之功效,甘味药则可缓急和中,两者合用,既能祛邪解表,也能益气养营,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目的。张仲景所创立的桂枝汤即为此代表方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也多用桂枝治疗痹病,取其“温通脉络”之意。姜平等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总结治疗AS处方用药规律发现,解表药与补虚药使用频率较高,且多配伍运用。高艳等发现,与甘草、人参配伍使用,可增加附子作用功效并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毒性。



2.3 辛润行津通络




       明代医家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言:“若因伤于寒湿,流注经络,结滞骨节,气血不和,而致腰胯脊疼痛。”明代医家马培之在《马培之医案》中亦言:“若痰饮攻注,兼于经隧而脊凸者,久之必发陈痰,脊两旁作肿,或串腰腿。”充分说明痰湿是导致脊柱关节疼痛的重要因素。魏品康认为,痰湿易阻滞气血流通,久则痰瘀互结,不通则痛,导致AS病情迁延难愈。闻向晖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是导致AS发病的机制之一,而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AS患者多伴有纳呆、腹泻等痰湿阻滞中焦的症状。


       《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由此可见,痰湿的产生与脾肾肺三脏密切相关。叶天士有“久病在络,气血皆窒,当辛香缓通”之说。苍术、石菖蒲、白芷、藿香、厚朴、枳壳、豆蔻、佩兰、青皮、陈皮等辛味药气味芳香,可燥湿化痰,调畅脾胃气机,使津液输布流畅,杜绝痰湿生成之源,是治疗AS的常用药物。周联等通过对照实验研究发现,芳香类中药对消化道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此类药物所富含的多种挥发油成分能促进消化道黏膜运动,增加血流量,调节腺体分泌量。刘健临证常用陈皮、半夏、桂枝等辛味药配伍薏苡仁、山药治疗脾虚湿盛型AS,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现有研究发现,AS患者多合并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柴胡、荆芥、郁金、薄荷、佛手、香附、川芎等芳香类辛味药可疏肝解郁,与桃仁、赤芍、柏子仁等质润活血之品配伍,可疏肝理气、养血柔肝,也是辛润通络法的运用体现。



2.4 辛润化瘀通络




      《景岳全书》云:“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医林改错》也有“瘀血致痹”之说。风寒湿等外邪留滞肢体关节,久之气血瘀滞,瘀血痹阻络脉,即《临证指南医案》所云:“治病先分气血,久病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病必瘀闭。”由此可见,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瘀血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一种致病因素。孙立明等研究发现,AS患者外周血中与凝血相关的PAI-2、TXA2、PGI2、GMP140等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提示瘀血普遍存在于AS患者体内。仇湘中也认为,AS病程长久,容易导致瘀血的产生,而瘀血一旦形成又可以进一步阻碍经络气血运行,加重病情,因此要尽早使用活血祛瘀法。


      《临证指南医案》云:“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而辛香理气,辛柔和血之法,实为对待必然之理。”叶天士以旋覆花汤为主方,以辛味药配伍当归须、桃仁、柏子仁等质润之品,起到养血活血、扶正祛瘀之功效。黄胜光以补肾活血汤为基础治疗AS,常用辛温之延胡索药配伍质润之熟地黄。娄多峰善用化瘀通痹汤加减治疗AS,常用当归、延胡索配伍续断、熟地黄等药物。此外,对于瘀血表现较重的AS患者,仅草木之品恐难奏效,临证需联合全蝎、水蛭、土鳖虫、蜈蚣等虫类药,取其味辛咸或辛平,且擅走窜,可深达病所,剔除败瘀而通络。但由于虫类药更加克伐正气,因此使用时既需中病即止,也要联合麦芽、鸡内金、山药等质润之品。




3 病案举例




初诊

患者,男,42岁,2022年9月16日初诊。以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1年,加重半年为主诉。1年前患者受寒后出现腰骶部疼痛,伴晨僵,此后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晨起较重,活动后减轻,外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口服抗炎止痛药后疼痛可缓解,停药后疼痛加重。半年前患者至当地医院查HLA-B27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面可见虫噬样改变,关节间隙狭窄,考虑AS诊断,一直口服抗炎止痛药及柳氮磺吡啶,自感效果欠佳。患者平素周身畏风寒,颈腰背部明显,自汗,汗出后乏力,心悸,纳可,小便可,大便不成形,每日2~3次。舌质暗淡,苔白微腻,脉沉细。


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断:大偻,阳气不足、寒湿瘀阻证。治宜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化瘀通络。方药:附子(先煎)15 g、干姜9 g、炙甘草6 g、炒白术15 g、党参15 g、狗脊20 g、熟地黄20 g、防风10 g、当归10 g、炒白芍15 g、木香10 g、乌药15 g、砂仁6 g、桃仁15 g、海风藤15 g、全蝎3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二诊

2022年9月30日二诊,患者腰骶部疼痛减轻,晨僵时间缩短,周身畏风寒减轻,大便基本成形,但仍自汗。方药:桂枝10 g、生黄芪20 g、炙甘草6 g、炒白术15 g、党参15 g、狗脊20 g、熟地黄20 g、防风10 g、当归10 g、炒白芍15 g、山萸肉15 g、乌药15 g、砂仁6 g、桃仁15 g、海风藤15 g、全蝎3 g。14剂,煎服方法同前。

定期随访

此后患者定期随访,调整用药,腰骶部疼痛进一步减轻,晨僵已不明显,自汗减轻,汗出后已无乏力、心悸,大便成形,嘱患者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




按语

       本例患者病程长久,加之感受寒湿后发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致经脉痹阻不通,则可见腰骶部疼痛、僵硬。治疗当以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化瘀通络为主。方中温通与温补并重,以辛热之附子、干姜温通阳气、散寒祛湿,同时配伍炙甘草、炒白术、党参、狗脊等益气温阳之品,及白芍、熟地黄、山萸肉等质润养阴之品,祛邪而不伤正。木香、乌药、砂仁辛温芳香健运中焦气机,祛除痰湿,当归、桃仁质润补血行血,配伍全蝎深入病所搜剔败瘀凝痰。



4 小 结
















        AS病因病机复杂,阳气不足、营血亏虚为发病内因,风寒湿邪相互作用导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形成,痹阻经络气血运行,日久病邪入络,造成络脉失养瘀痹,因而可从络论治。辛润通络法为A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辛味药与质润之品的合理配伍形成了辛润通补通络、辛润祛邪通络、辛润行津通络、辛润化瘀通络等方法,丰富了AS的辨证论治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辛润通络法治疗AS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辛味药是辛润通络法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多属温热之性,更适用于辨证属寒湿偏盛的AS患者,而对于以湿热为主要证型者则不适用,临证中需多加注意。
















摘自:侯珺婷,韦尼.从叶天士辛润通络法论治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病与关节炎,2024,13(5):43-47.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由靶及态——现代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