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顺,特别是大肠、小肠更要保持时时通畅,腑气不通则便秘。常用通腑之法有八,今天来给大家讲讲。
适应证:大肠实热证。
症状:大便干结,口苦燥渴,腹胀腹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腑。
方药:芩连大承气汤(黄芩、黄连、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适应证:肠道气滞证。
症状:大便艰涩难下或排便不畅,腹满胀痛,嗳气呃逆,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顺气通腑。
方药:六磨汤(木香、槟榔、乌药、沉香、枳实、大黄)。
适应证:气虚证。
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虽有便意但努挣难下,甚则汗出,大便不干结,舌胖或有齿印,脉细无力。
治法:补气通腑法。
方药:莱芪四君子汤(莱菔子、黄芪、党参、生白术、茯苓、炙甘草)。
适应证:血虚证。
症状:大便干结,起立时眼前昏暗,唇舌色淡,脉细。
治法:补血通腑。
方药:莱芪四物汤(莱菔子、黄芪、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
适应证:肠道津亏证。
症状:大便干结难下,口干舌燥,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头面阵热,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通腑。
方药:莱槟增液汤(莱菔子、槟榔、玄参、麦冬、生地黄)。
适应证:中焦虚寒证。
症状:大腹疼痛,腹部恶寒,得热稍缓,手足冰凉,大便不通,舌质淡,苔白润,脉弦紧。
治法:温里通腑。
方药:温脾汤(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
适应证:肠道食积证。
症状:腹部胀痛,痛处拒按,嗳腐酸臭,厌食呕恶,大便不通,舌苔厚腻,脉弦。
治法:消导通腑。
方药:消导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鸡内金、山楂、神曲、莱菔子)。
适应证:大肠燥结证。
症状:大便干结,排出艰难,口干舌燥,舌干苔少,脉象沉细。
治法:润肠通腑。
方药:五仁丸(桃仁、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