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温度、特别是海洋温度的上升和近海海水的富营养化,有毒水母数量和水母伤人事件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3亿人处于水母蛰伤的潜在危险中,仅澳大利亚一年即有数万人被蛰伤。
水母触手及口周组织表面有刺细胞分布,刺细胞中含有储存毒液的刺丝囊,能通过刺丝囊发射刺丝将毒液注入人或动物体内,对心血管、血液、神经、肌肉等产生多种生物毒性效应。水母毒素具有致死活性、溶血活性、心脏血管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酶活性等,人类被蜇伤后可出现皮疹、红肿、瘙痒,疼痛、血压降低、甚至呼吸困难、昏厥、休克及死亡。
1、局部处理:立即上岸,用海水冲洗蛰伤处,勿用淡水,也可用热水(40℃)浸泡,不宜冰敷。不能用毛巾等擦试,大的触手可用镊子等工具取走。救护者应戴手套,以免自己被蛰伤。尽快用5%的醋酸(或食醋)浸泡或湿敷蛰伤部位,持续至少30分钟或直到疼痛消失为止。口腔蛰伤应立即反复漱口,眼蛰伤用大量淡水清洗。
2、全身治疗:低血压患者立即注射乳酸盐林格液。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者,静注安定、给氧或人工呼吸以缓解症状。出现血红蛋白尿,可用速尿或甘露醇。
3、其他对症治疗:预防和治疗感染,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可静滴心得安(即普萘洛尔);心动过缓与窦房阻滞可静注阿托品;出现心衰时用速尿,一般不用强心药;过敏性休克应及时控制肺水肿。亦可适当应用升压药物,如阿拉明、多巴胺等;如疼痛剧烈时,用吗啡2~10mg或杜冷丁25~50mg静注;严重肌痉挛者,10%葡萄糖酸钙或安定静注。
4、中草药治疗:据国内文献报道,马齿苋、穿心莲、龙胆草等对治疗水母蛰伤有效。
水母蛰伤要尽快除去或用海水洗掉粘在皮肤上的刺胞,淡水洗因渗透压变化会加速毒液释放。
下水应穿著潜水衣,并在入水后才将潜水衣拉起。出水时小心的去除皮肤上的触手,以免引起毒液的更加释出。暴风雨后,避免下水,因水中可能有许多游离出的刺细胞。死去的水母仍有可激发的刺细能,避免接触之。此外应熟习心肺复苏术,以求能自救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