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发病率在 15%~30%。典型的产后抑郁症于产后6周内发生,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其临床特征与其他时间抑郁发作无明显区别。
全身
精神科、妇产科
内分泌、遗传、产科因素、躯体疾病因素等
1、生物因素
内分泌因素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
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产科因素
产前心态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相关,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使用辅助生育技术、第一产程时间长、阴道助产、手术等均会给产妇带来紧张和恐惧,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激增强,诱发产后抑郁症。
躯体疾病因素
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2、社会心理因素
产妇人格特征、分娩前心理准备不足、产后适应不良、产后早期心绪不良、睡眠不足、照顾婴儿过于疲劳、产妇年龄小、夫妻关系不和、缺乏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分娩时医务人员态度、婴儿性别和健康状况等等,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对产后抑郁的筛查并无特定的问卷,但是在产科工作中常用于产后抑郁辅助诊断有如下几种量表:
1.1、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g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见表2。
1.2、抑郁自评量表。
1.3、汉姆顿抑郁量表(Hamiltons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RSD)。
1.4、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等心理量表,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Cox等设立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包括10项内容,于产后6周进行。每项内容分4级评分(0~3分),总分相加≥13分者可诊断为产后抑郁症。
将每题的记分相加为总记分,总分在12~13者可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性疾病。此量表不能用于检出患有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或人格障碍的母亲(CoxJL,Holden JM,Sagovsky R.1987)贺晶等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汉姆顿抑郁量表相结合进行诊断。抑郁自评量表概括有20个症状:忧郁、症状晨重晚轻、易哭、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感、性兴趣减退感、体重减轻感、便秘感、心悸感、易倦感、思考困难感、能力减退感、不安感、绝望感、易激惹、决断困难感、无用感、生活空虚感、无价值感、兴趣丧失感。
另外,产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包括轻度烦躁,因此产后抑郁的患者应该检查甲状腺功能。
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内发生,产程4~6周症状明显。临床表现与产后抑郁综合征症状相同,但程度更严重,甚至出现自杀或伤婴倾向。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评分总分相加≥13分者可以诊断为产后抑郁;也可以采用美国精神学会(1994)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一书中制定的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进行性鉴别。起病多在产后早期。初期可有失眠、烦躁、情绪不稳、食欲不振等,以后发展成对新生儿过分担心,易激惹,猜疑,然后很快出现明显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思维紊乱,伴有各种幻觉,听到婴儿哭泣声及别人议论她等。产褥期精神病的最大特点是病理性思维的出现,根据发病时间、思维特点,结合精神病学量表可以作出诊断,与其他产褥期精神障碍相鉴别。
研究显示,每7名产妇中就有1人会出现产后抑郁,通常在生产后两周左右发病,症状包括焦虑、易怒、哭泣、饮食和睡眠失调等。受此影响的母亲对孩子的关怀往往会下降,更少与孩子互动交流,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而产后抑郁更严重的后果,是可能导致产妇自杀、自残,甚至伤害孩子。
孩子出生前,全家都围着自己转,走哪都是重点保护对象,一旦孩子出生之后,发现一下子自己变得不重要了,马上就会产生诸如:原来自己就是个生产的机器而已,产品出来了,机器也就没有人关注了,诸如此类的消极情绪。一旦产生这种情绪,产妇可以直接同丈夫半开玩笑式的提出来,切莫放在心里发酵。心中无事,自然睡觉安稳。孩子晚上吃奶可能会打断睡眠,所以更要能够学会随时想睡都能睡得着,这样才能保持足够的休憩。切莫无事遐想,只会徒添烦恼,慢慢走向抑郁。
治疗抑郁症的主要目标为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抑郁症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