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出自《灵枢·经脉》。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尿血等病症。
童玄、腕劳。
《灵枢·经脉》。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
“列缺穴”。“列”,裂也,破也。“缺”,少也。列缺名意指肺经经水在此破缺溃散并溢流四方。本穴物质为孔最穴下行而来的地部经水,因其位处桡骨茎突上方,下行的经水被突出的桡骨(巨石)所挡,经水在此向外溢流破散,故名“列缺穴”。
“童玄穴”。“童”,少儿也,与老人相对,少为阴,老为阳,此处代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水液。玄,带赤的黑色也,即暗红色。赤为火之色,为热,意指穴内气血特点有温热之性,黑为肾之色,表示穴内气血为水液。童玄之名所指乃穴内气血为温性水液,即是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血。
列缺穴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侧掌取穴。简便取法:两手虎口交叉,用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尽处陷中是穴。
两手虎口交叉,用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尽处陷中是穴。
以患者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示指尖到达之处是穴;或立掌,把拇指向外上方跷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在阳溪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是本穴。
列缺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拇长展肌腱、旋前方肌、桡骨。有头静脉,桡、动静脉的分支。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浅支。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浅支双重分布。桡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位于肱桡肌内侧。动脉后方下段有拇长屈肌和旋前方肌。桡动脉可由肘窝下2厘米与桡骨茎突前方作一连线,该线为桡动脉的体表投影,桡神经浅支与动脉伴行,该穴位于桡动脉和浅支的外侧。
【按摩疗法】
按法:用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处,逐渐用力,作深压捻动。
掐法:用拇指指端甲缘按掐列缺穴处,作下掐上提的连续刺激。
揉法:用拇指指端揉动列缺穴。
推法: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处,作有节律而缓慢均匀地推动。
用艾条雀啄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桡骨茎突腱鞘炎。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孔最穴3~5分钟,以出痧为度,可用于治疗咽痛、颈痛等。
【刺灸疗法】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酸胀,沉重或向肘、肩部放散(向下斜刺0.3~0.5寸)。
列缺配合谷治外感。
列缺配后溪治头项痛。
列缺配阳溪治腕关节痛。
列缺配合谷、后溪,治头项痛。
列缺配太渊、尺泽、足三里,治肺痨。
列缺配经渠、太渊,治掌中热。
列缺配后溪、少泽、前谷,治疟疾。
列缺配风池、风门、合谷,有疏风解表止咳的作用,主治感冒,咳嗽,头痛,项强。
列缺配照海,有降气平喘利咽的作用,主治咳喘,咽喉疼痛。
列缺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的作用。
列缺有宣肺祛风、疏经活络作用。
肺主气,司呼吸,主肃降,故列缺穴能治疗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或肺络损伤而致的咳嗽、气喘、咯血等。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别走手阳明经,手阳明经从手走颈项达头面,入下齿中,故可宣肺解表、祛风通络,治疗外邪所致的头面五官病及颈项病。
列缺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任脉起于胞官,出于会阴,与肾相联系,肺属金,又为肾水之母,故又可用于治疗前阴病。
手太阴之络起于腕上,直入掌中,散入鱼际,故列缺穴也可治手腕无力、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等手腕部疾患。
《备急千金要方》:男子阴中疼痛溺血,精出,灸列缺五十壮。
《针灸资生经》:主汗出,四肢肿。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小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
《肘后歌》:或患伤寒热未收,牙关风壅药难投,项强反张目直视,金针用意列缺求。
《通玄指要赋》:咳嗽寒痰,列缺堪治。
《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
《灵光赋》:偏正头痛泻列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