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又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是《中华本草》收载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根茎。
山药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山药最适宜与灵芝搭配服用,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山药在食品业和加工业上大有发展前途。
淮山、山药蛋、山薯。
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厘米,直径1.5~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粘。光山药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厘米,直径1.5~3厘米。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性平,味甘。归脾经、肺经、肾经。
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
生于向阳山坡林边或灌丛中,常有栽培。主产河南、陕西等地。
含多巴胺、山药碱、槭素Ⅱ、豆固醇、胆甾醇、盐酸山药碱、麦角甾醇、奎宁酸、菜油甾醇、胆固醇、薯蓣皂苷元、尿囊素、菜油固醇、二十六酸、 -谷甾醇;另含游离氨基酸,淀粉、鞣质、粘液质、糖蛋白、多酚氧化酶等成分。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有实邪(如燥热、感冒发热、大便燥结)者忌服。
另外,山药与甘遂相恶,不可一同使用,也不可同碱性药物同时服用。
服山药期间,不要食用生葱。
山药皮容易导致皮肤过敏,最好削皮后再进行食用,削完山药后的手马上要进行清洗,以免碰到其他皮肤。如果皮肤发痒则可以使用食用油涂抹以便进行缓解。
毛山药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而黄白色或棕黄色,未去尽外皮则显浅棕色。有斑点或须根痕,有纵沟及纵皱纹,两头不整齐。质脆易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味淡,微酸,嚼之发粘。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齐平,长9~18cm,直径1.5~3cm。粗细均匀,挺直。全体洁白,光滑圆润,粉性足。
过去,优质山药主要产干河南及山西,分别称为怀山及西山,有人认为西山中上等品持两条互敲之有刚音,怀山则音哑。
现主要有怀山及两广山药两种商品。怀山药多质结,饮片粘性好,嚼之发粘,久煮不烂呈半透明状;而两广山药则质较松,嚼之粉性差,久煮易烂。如果是光山药,怀山药通常粗细均匀一致,用指甲刮之不易脱粉;而两广山药则两头常一头大一头小,且表面有刮削痕迹,用指甲刮之易于脱粉。
1、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药、白术各30克,人参0.7克。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圣济总录》山芋丸)
2、治湿热虚泻: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濒湖经验方》)
3、治痰气喘急: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4、治肿毒:山药、蓖麻子、糯米为一处,水浸研为泥,敷肿处。(《普济方》)
5、治冻疮:山药少许,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儒门事亲》)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选购方法:以质地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
保存方法:干品要存于通风干燥处,并注意防霉、防蛀、防鼠食。新鲜山药容易与空气中的氧产生氧化作用,与铁或金属接触也会形成褐化现象,所以对暂时不食用的山药,建议将切口先浸泡米酒,然后吹风机吹干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