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前庭器是人体平衡感受器官,它包括三对半规管和前庭的椭圆囊和球囊。半规管内有壶腹嵴,椭圆囊、球囊,内有耳石器(又称囊斑),它们都是前庭末梢感受器,可感受各种特定运动状态的刺激。当汽车启动、加减速、刹车、船舶晃动、颠簸,电梯和飞机升降时,这些刺激使前庭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细胞产生形变放电,向中枢传递并感知。这些前庭电信号的产生、传递在一定限度和时间内人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强度和时间的耐受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致晕阈值,如果刺激超过了这个限度就要出现运动病症状。每个人耐受性差别又很大,这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受视觉、个体体质、精神状态以及客观环境(如空气异味)等因素影响,所以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只有部分人出现运动病症状。晕车也是这样一个原理。
晕车的个体差异,当传入的平衡刺激过分强烈时,如急刹车、剧烈旋转时,即使在平衡系统安全正常的状态下,也会让人感到头晕,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有些人这种耐受力差,对轻微的平衡刺激即产生强烈的反应。睡眠差、过度劳累时容易发生。过饥过饱时亦易发生。患某些耳部疾病时可发生。车厢密闭使空气不流通,或某一些物质的气味刺激,如汽油等。看到汽车时,严重的产生了条件反射,看到或想到车(尤其是公共汽车)就会晕车。
晕车(船、飞机)者于乘座前一小时,取伤风止痛膏1片贴于肝脐上(称神阙穴)。如乘座超过一天,第二天另换一贴。可以有效地防止晕车(船、飞机,以下类同)现象的出现。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过分在体内游动,有助于预防晕车病的发生。爱晕车的人,应随身装块鲜姜,在上车前可口含鲜姜2片,这样晕车现象能大大减轻。心情不要紧张,要保持精神放松,不要总想着会晕车。最好找个人跟你聊聊天,以分散注意力。
旅行前应有足够的睡眠。睡眠充足,精神就好,可提高对乘车颠簸运动刺激的抗衡能力。乘坐交通工具前不宜过饥或过饱。饥饿乘座,因肠胃里空荡荡的,经颠簸容易出现体力不支和恶心、呕吐等现象;只吃七、八分饱,尤其不能吃高蛋白和高脂食品,否则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晕眩习惯的人乘座车船要尽量选择坐比较平稳且与行使方向一致的座位。并且应保持空气的流通。乘座位置要舒适,运行时背部要有依靠,头部应适当固定,尽量避免过度的摆动。
口服晕车药吸收一般较快,建议在乘车前半小时至1小时空腹服药。以缩短药物在胃内排空时间,使药物尽快被肠道吸收,以便在乘车、乘船、乘机时及时发挥药物的效果。晕车贴需要经过皮肤吸收,速度较慢,应该至少在上车前1小时使用。大部分晕车药都能维持较长时间,如果用药太早或太晚,不在药物起效时间,可能上车后还晕。如果是长时间旅行,建议您每隔4-6小时重复服用,以保持身体内持续的有效药物浓度,防止晕动症。
晕车药属于即时预防性的药物,通常在药店就能购买。医院里没有防晕车的非处方药。药店出售的晕车贴,大部分属于抗胆碱贴剂。它通过抑制中枢原理来长效防晕车。口服晕车药主要是抗组胺药。这两类药物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引起嗜睡,若过量反而会加重恶心、呕吐等。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药物很容易进入中枢神经,会对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副作用。建议禁止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晕车药及长效晕车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