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病毒性腮腺炎:常见腮腺炎病毒,还可见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
急性细菌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常见病因为腮腺分泌机能减退者、腮腺导管口堵塞及腮腺淋巴结炎、邻近组织炎症波及。
免疫性:如干燥综合征、米库利奇病等可引起慢性自身免疫性腮腺炎。
堵塞:主要腮腺管及分支堵塞继而引起细菌感染,多见涎腺结石、黏液栓及较少见的肿瘤,多见良性肿瘤。
病因未明:慢性非特异性腮腺炎、复发性儿童腮腺炎、变性型涎腺肿大症等,极少由某些药物引起。
腮腺炎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亲和力,孩子受到腮腺炎病毒感染后,约有1/3会出现脑部受侵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烧、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嗜睡等。有少数孩子可出现惊厥、昏迷、偏瘫、说话不清、舞蹈样动作。如果病毒侵犯脊髓还可出现四肢瘫痪、肢体感觉消失。病变发生在脑神经还可引起眩晕、耳鸣、口眼歪斜、视物不清等症状。如果化验脑脊液,大约有2/3会出现异常。脑炎绝大多数能在1O天左右痊愈,个别孩子会发生脑积水甚至死亡。
睾丸炎和脑炎一样,有时可发生在腮腺肿大之前、之中和之后。双侧同时肿大者,可能会引起不育。青春期女孩得腮腺炎后可并发卵巢炎,主要表现是腰背痛、月经失调等。症状轻微时不易觉察,不影响受孕。
腮腺炎病毒可以直接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发病多在腮腺肿大消退时出现,只有少数孩子与腮腺肿大同时发生。主要症状是腰痛、小便量减少,有时出现血尿,常有眼皮和下肢水肿。此时测血压,可有血压升高。病程一般需20天左右才能痊愈。
在4-15岁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但一般一次病愈之后会有持久的免疫力.未具免疫能力的成人也同样可能发病,而且症状反应通常会比儿童严重,会出现腮腺肿大明显,吞咽不便,高热不退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发睾丸炎,重型脑炎及心肌炎等并发症。
被动免疫预防: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盘球蛋白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液及免疫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药物预防: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少到人多场所: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
保护易感人群:可通过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用于预防。学校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管理传染源:已患病的学生需回家隔离治疗至腮肿消退为止,健康学生不得与患病学生密切接触。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严密观察在校学生的健康状况,随时与当地卫生院保持密切联系,发现有发热、腮腺肿大的学生要立即上报并及时隔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放学后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宜举行大型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