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马牙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有些人不知道“马牙”的来历,以为是一种病,拿针去挑,或用布去擦,这都是很危险的,因为婴儿口腔黏膜非常薄嫩,黏膜下血管丰富,而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针挑和布擦损伤了口腔黏膜。
每个新生儿在口腔的两侧颊部都各有一个较厚的脂肪垫隆起。因个体差异,有的新生儿更为明显,民间俗称“螳螂嘴”。旧习俗认为“螳螂嘴”妨碍新生儿吃奶,要把它割掉。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应该知道,新生儿颊部的脂肪垫是每一个正常的新生儿所具有的,它不仅不会妨碍新生儿吸奶,反而有助于新生儿的吸吮作用,属于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
本病属于良性疾病,一般没有并发症。有些落后的地方仍有习惯用针刺破马牙,患儿可因此造成细菌感染,由于患儿年龄小,抵抗力低下,严重的细菌感染可以直接进入脑组织以及血液循环,可造成脑炎以及脓毒血症。可影响到孩子智力、运动发育,脓毒血症可直接危及生命,故应引起重视。
婴儿在未出牙以前,牙龈上出现米粒大小乳白色或乳黄色小硬块。
婴儿马牙一般不表现症状,如若硬块较大时,会有齿龈胀痒,疼痛,患儿可表现摇头,烦躁,咬奶头或拒食,啼哭等现象。
对吸乳及日后出牙无碍,一般无须处理,数周后回自行脱落消失。如不及时脱落则可成为局步刺激物,如有污染也可能发生炎症。如却有妨碍,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上皮珠,放出白色物质即可。因此,新生儿的“螳螂嘴”、“马牙”千万不能用针挑刀割或用粗布擦拭。因为在新生儿时期,唾液腺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口腔粘膜极为柔嫩,比较干燥,易受破损,加之口腔粘膜血管丰富,所以细菌极易由损伤的粘膜处侵入,发生感染。轻者局部出血或发生口腔炎,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