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Pulmonary paragollimiasis)是分布较广的一种寄生虫病,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及浙、台、闽、湘、鄂、赣、豫、黔等地,国内以卫氏并殖吸虫病为主,也有四川或斯氏肺吸虫流行。肺吸虫成虫为雌雄同体,有口、腹、吸盘各一个,人和哺乳动物是它的终宿主。
肺吸虫病的病原体为并殖吸虫囊蚴,并殖吸虫主要寄生在人的肺脏,其虫卵随痰液或粪便排出后先在水中发育成毛蚴,继而侵入第1宿主(淡水螺)发育成尾蚴,尾蚴又侵入第2宿主(甲壳类动物)发育成囊蚴,人在进食未经煮熟的带有囊蚴的淡水蟹和蝲蛄,沼虾,或食用半熟的被囊蚴感染的野生动物肉,或生饮被囊蚴污染的溪水后即遭感染。
1、夺取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宿主,寄生的虫数愈多,被夺取的营养也就愈多。如蛔虫和绦虫在肠道内寄生,夺取大量的养料,并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引起宿主营养不良;又如钩虫附于肠壁上吸取大量血液,可引起宿主贫血。
2、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对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组织和器官可产生损害或压迫作用。有些寄生虫尤其个体较大,数量较多时,这种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例如蛔虫多时可扭曲成团引起肠梗阻。棘球蚴寄生在肝内,起初没有明显症状,以后逐渐长大压迫肝组织及腹腔内其它器官,发生明显的压迫症状。另外,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可造成严重的损害,如蛔虫幼虫在肺内移行时穿破肺泡壁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
3、毒性和抗原物质的作用
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这是寄生虫危害宿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例如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肠粘膜和肝时,分泌溶组织酶,溶解组织、细胞,引起宿主肠壁溃疡和肝脓肿;阔节裂头绦虫的分泌排泄物可能影响宿主的造血功能而引起贫血。另外,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又都具有抗原性,可使宿主致敏,引起局部或全身变态反应。如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物引起周围组织发生免疫病理变化-虫卵肉芽肿,这是血吸虫病最基本的病变,也是主要致病因素。又如疟原虫的抗原物质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在补体参与下,引起肾小球肾炎。以及刺球蚴囊壁破裂,囊液进入腹腔,可以引起宿主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喜欢吃生海鲜的人群是高发人群。
病从口入,杜绝肺吸虫病要从入口把关。江浙一带有生吃虾蟹的习惯,尤其喜欢用酒醉制,而腌、醉并不能将虾蟹中寄生的囊蚴杀死。要杀死肺吸虫囊蚴,需要在70℃的水中煮3分钟,或在100℃的水中煮1分钟,将水产煮熟煮透后吃还是安全的。
据近年来陆续收治的多例肺吸虫感染病例分析,多数病人有明确生食水产的病史,也有部分病人平时并没有生食食品习惯,但仍患上了肺吸虫病。这种病例可能是沾染到有肺吸虫存在的水和切菜的砧板。因此,预防肺吸虫病的关键除了做到不生食食物外,家用的食具也最好经常用开水消毒,或者在厨房备两块砧板,生食和熟食分开切。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切实做到不生食或半生不熟的石蟹、蜊蛄及生水等以预防感染,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便,避免虫卵随雨水冲入溪流污染水源。患者一旦得病,应彻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