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没有严格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手足口病在发病初期主要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咳嗽、鼻塞流涕,甚至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舌苔薄白,脉浮数,宜清凉解表,疏散风热,选用银翘散加减治疗。也可在银翘散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地进行加减治疗,为使疱疹早透,可加解肌透表药;发热高者,可清热解毒。除此之外,对于手足口病早期以外感表证为主、同时伴有少量疱疹的患者,可以采用托疹透毒外出的方法进行治疗,使邪有所出,热毒得泄,疾病得愈。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表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患儿以口腔炎,手、足、膝部和臀部的皮疹或疤疹,伴或不伴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表现为:
2.1、一般表现,发热,发热持续时间1一5天,热型不定。多数患儿有食欲减退、乏力症状。
2.2、口腔表现:口腔黏膜疱疹,其中以颊黏膜、软腭及舌侧缘最多见,部分患儿唇及牙龈黏膜也有疱疹分布。临床表现为周围绕有红晕的小疱疹或溃疡,数目多少不一,常仅见几个,多者数十个,患儿有流涎、拒食、口腔疼痛等临床症状。
2.3、皮疹表现:患儿均有皮疹,常见于手掌、足底及手指、足趾屈侧和侧缘、指甲周围等表皮厚而易摩擦的部位,少数臀部、膝部同时出现皮疹,开始时为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不痛不痒,24小时后转为半透明状疤疹,一般在1周内消退,无色素沉着。
1、平时尽量让患儿待在家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与健康儿童密切接触,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2、患病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家长不能因症状轻再将孩子送学校、托儿所或幼儿园。
3、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4、患儿可能因为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多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不宜暴饮暴食,多食清淡、新鲜、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胃肠道负担。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