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孩手足口病几天会好
手足口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病症。该病主要发生在幼儿身体上,但是并不排除成年人患病的概率。通常患病后会有发烧情况,观察孩子的嗓子有红肿。最开始发病时,脚底、手上、口部位的白泡并不明显。通常情况下,在发病后的三天手上、脚上、口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白泡。此时,发烧情况好转。这些泡与水泡很相似,碰触的情况下是会有疼痛感觉的。
孩子在罹患上手足口病以后需要卧床充分的休息,而具体到手足口病一般几天能好这个问题而言,要适孩子患病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病症不严重的情况下1周左右的时间会康复了,但因为该病为传染性疾病,医生通常会让孩子在家休息观察2周时间。2周若是没其他症状表现,才可入园,以免将病症传染给其他孩子。
2、小孩手足口病的症状
2.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2.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3、小孩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手足口病大多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大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的身上,可引起手、足、口腔等身体器官部位的疱疹,还有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以及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还有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手足口病常见原因在于肠胃,所以要特别注意小孩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同时,还要增强小孩自身的免疫力。多用艾叶煮水泡脚,多吃扁豆薏仁鲫鱼汤,多喝白茅根水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也有说法“全素,不动荤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