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足口病为什么转肺炎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等20多种。大多患儿都能在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能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也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手足口病会转为肺炎是因为不及时治疗以及治疗不当而引起。
2、手足口病会带来哪些并发症
2.1、手足口病这种疾病是发病很急的,一般发病后就会出现发热、嘴痛症状,还有明显的厌食症状,就连口腔黏膜都会出现几个或者是一小片疱疹或溃疡,和一般的溃疡差不多,大多会在舌头处,硬额这地方也常长,疼痛难受,有的厉害了也会影响到软腭和牙龈。当然让人一下就看到的就会长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大多是会出现斑丘疹,后来就会转为疱疹,手脚是特别多的,不过消退后不留痕迹。
2.2、不过也有重型的手足口病发生,这时候就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有疾病表现,患者会有明显的精神差,整个人都没有精神,还表现的明显的嗜睡症状,容易惊醒,有头痛和呕吐症状。肢体会无故的就抖动,肌肉也会一阵一阵的痉挛,甚至连眼球运动都出现障碍了,这种情况大多会在两岁以内的儿童身上出现。
3、手足口病临床护理有什么
3.1、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喝温开水。患儿会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刺激性食物。
3.2、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居室内人员不宜过多,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3.3、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一般患儿应至少留在家中隔离2周,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等用品应彻底消毒。
1、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2、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没有严格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3、血气分析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度。
4、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5、病原学检查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