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众多,因此并不是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以后就不会再发。而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则不同,通常都是由单一病毒,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等引起的,这些传染病患过一次后,孩子就等于有了抗体,以后再患麻疹、水痘的机会就非常小了。
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宝宝的免疫力还没发育完全,家长应该避免带宝宝去人聚集的地方,如超市等等,减少被传染的可能性。
得了手足口病要及时就医,按时服用医生配的药,都是一些抗病毒和清热解毒的药物。
宝宝接触过的地方,宝宝的玩具餐具,衣物,被子等都要经过消毒。宝宝接触过的地方用84消毒液兑水擦拭,消毒20分钟,再擦干净,餐具用沸水煮5-10分钟。
购买一支西瓜霜药膏,涂抹在患病的儿童口腔内,每日2-3次。
找到小天心穴,用手指小力的揉动30次,可以清热驱风的功效。
把西瓜皮,山药一起,加入薏米,熬成稀饭,给宝宝食用。
点燃一根艾草条,在流行病季节点燃,可以熏蒸房间,还可以杀死细菌病毒。
放入红豆,黑豆,绿豆一起,加入适量甘草,可以熬粥服用,能够改善孩子的体质,去除内热。
1、病原体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2、传播途径不同,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3、发病人群不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但由于易感性很低,发病机会很少,儿童和老年人一旦患病症状较重,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不清,很少超过5岁以上者,1983年天津市流行手足口病,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32.85‰,3~6岁为 14.23‰,7~14岁为1.27‰,15岁以上0.05‰,常在托幼机构出现流行。
4、症状体片不同,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如果在夏季得病,儿童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所以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饮食上面没有特别注意;就是清热解毒的食物、清凉等水果多吃一些。水、奶粉等要偏凉一些,因为热的东西会刺激口腔的溃疡。
特别是在夏天,天气炎热,大家都会选择冰冷的食物,这会影响手足口病患者的肠胃健康,导致本来就没有什么食欲的患者更加吃不下东西,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而辛辣的食物更是不要多吃,因为辛辣食物属热性,吃了很容易上火,手足口病患者会出现口腔溃疡的症状,吃辛辣的食物会加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