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肿瘤疾病 >> 肿瘤常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外源致癌因素,如何预防癌症
2018-04-25阅读:11023 学员编辑 收藏
一、什么是外源性致癌因素
二、致癌还有哪些其他因素
三、如何预防癌症

什么是外源性致癌因素

1、物理性致癌因素是外源性致癌因素

包括热、机械、紫外线、放射线等长期慢性刺激。据观察,长期与较大剂量的X-线接触或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发生鳞状细胞癌;长期与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接触,如开采放射性矿山或长期在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地区居住的居民,肺癌和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食管癌患者大都有长期吃过热、过硬的食物的不良生活习惯。

2、化学性致癌因素是外源性致癌因素

经医学研究发现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有:

2.1、化学元素,长期和较大剂量接触铬可引发肺癌;镍能引起肺癌和鼻癌;砷能引发皮肤癌和肝癌;镉可引发前列腺癌;铅、铁、锌、硫、钼等也可能引发癌症。

2.2、环状碳氢化合物,煤烟灰和煤焦油中含有环状碳氢化合物,最常见的是3、4-苯并芘,它可以引发阴囊癌和皮肤癌。

2.3、亚硝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存在于饮用水和食物中,主要诱发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肺癌、肝癌等。

什么是外源性致癌因素

3、生物致癌因素是外源性致癌因素

3.1、病毒:已从非洲儿童淋巴癌和鼻咽癌患者的癌组织中分离出一种疱疹样病毒(EB病毒),从乳腺癌、白血病、宫颈癌、恶性黑色素瘤和某些肉瘤中也发现了类病毒颗粒。免疫学的研究也证实不少癌症病人血清中有抗病毒抗体。可以这样认为,病毒是机体内潜伏的致癌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诱发癌症。

3.2、霉菌:谷物、豆类、坚果类和蔬菜中含有多种霉菌,如黄曲霉菌、镰刀菌、交链孢菌和杂色曲霉菌,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可能诱发肝癌和胃癌。粮食、豆类、坚果、蔬菜等食物一旦发现霉变,就不能再吃。

3.3、寄生虫:临床观察,患肝吸虫的病人胆管型肝癌的发病率较高,患日本血吸虫病的病人中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较高。

致癌还有哪些其他因素

1、生活习惯:吸烟与饮酒,这个已经非常知名了,在这里不谈也罢。抛开这两大常见的因素,长年食用咸菜、腌制食品,隔夜剩菜,霉变食物,都有可能引发食管癌。除外这些食物,有医学研究表明,在北方地区,可烧火取暖的炕,由于会对局部皮肤产生长期的高温刺激,诱发皮肤癌。而且紫外线也有引发皮肤癌的风险。

2、内分泌失调:某种激素分泌过多可以引起相应的器官增生亢进,长期以往,有可能诱发癌症。诸如体内长期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诱发卵巢、宫颈、乳腺等部位的癌症。

什么是外源性致癌因素

3、某些疾病:在中国,绝大多数肝硬化会最终发展成为肝癌。人类疱疹病毒4型可以导致鼻咽癌,乳头瘤病毒可以导致子宫颈癌。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时候,患癌风险比正常人高百倍左右。艾滋病也能摧毁人体免疫系统,所以在该病晚期,接近一半的患者会并发恶性肿瘤。各种寄生虫病如果长年无法治愈,也会诱发癌症。

4、遗传:人体细胞内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当原癌基因过度激活,或者抑癌基因失去活性,都有诱发癌症的可能性。这些基因缺陷几乎都是先天性的,极少部分是后天性的,追溯家族史,有助于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如何预防癌症

1、目前,空气污染严重,臭氧层被破坏,传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多,皮肤直接接触阳光的时间不宜过长。

2、我们家中常用的自来水中的“杀菌剂”氯气会放出活性氯,它与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作用生成一种致癌的氯化物,粗劣处理的自来水不宜饮用。

3、很多时间过长,发霉的食物都含黄曲霉素。它是引起癌症的罪魁祸首。

什么是外源性致癌因素

4、许多腌制的食物,应少吃,基本都含有亚硝酸盐。

5、烧焦的食物不要吃,多次使用的油不要再用了。

6、猪、牛等多种动物的脂肪不要过多的食用,容易导致大肠癌。

7、我们平时买的蔬菜,很多都含残留农药,吃的时候一定要清洗干净。

8、不要吸烟,包括二手烟,这种烟雾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上一篇:致癌物,预防癌症 下一篇:蕨菜,吃蕨菜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