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降糖药物作用机理不同,最好的药只能针对具体情况而言,不能一言以蔽之。
糖尿病类型不同,所谓的好药就不同。如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合并症(酮症酸中毒)或严重慢性合并症(视网膜病变、尿毒症等)、严重应激状态(急性心肌梗死等)、大中型手术期及围孕产期等,此时胰岛素就是唯一的选择,其它糖尿病药物就不合适了。
体形不同,相应的好药也不同。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双胍类最合适;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餐前血糖轻度升高,糖苷酶抑制剂或格列奈类为佳;一旦有空腹、餐前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高血糖,都应该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
年龄不同,最佳选择也不同。对于年轻的患者,长效药物合适,但对于老年患者,则最好使用短效药物。
2.1、磺脲类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的长效类药物。代表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苯脲等等。
2.2、双胍类
双胍类药物主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的主要作用是让身体里的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利用上能够提高,所以双胍类药不会引起低血糖。
2.3、a-糖苷酶抑制剂
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水解碳水化合物的糖苷水解酶,从而减慢碳水化合物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可以降低病人餐后血糖。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唐。
2.4、胰岛素增敏剂
作用于细胞核受体,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从而改善肝、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从而起到降糖作用。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2.5、胰岛素促泌剂
促进储存的胰岛素分泌。代表药物有苯甲酸衍生物、D-苯甲氨酸的衍生物等。
3.1、磺脲类降糖药
此类药物可以导致低血糖;此类药物对1型糖尿病患者无效,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已完全衰竭;此类药物有可能出现原发性失效(一开始服用就没有效果)或继发性失效(开始阶段有效,以后药效逐渐下降直至无效),这种情况大多与病人自身胰岛功能衰竭有关;
3.2、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建议餐中或餐后服用,以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副作用;有肝功异常、肾功能不全或者有心衰、肺气肿、肺心病者,不推荐服用此类药物;当您要进行手术或者X线造影检查的前1~2天,应停用此药。
3.3、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平)必须正确服用才能发挥疗效,要求在进餐时随第一口饭把该药嚼碎一起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对α-葡萄糖苷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必须有底物(即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参与,也就是说,它一定要与碳水化合物(即主食)同时用,才能发挥降糖作用;
1、空腹服
胰岛素增敏剂要早晨空腹服用。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等。主要作用部位是脂肪、肌肉和肝脏组织,它可以增加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代谢综合征患者更有效地利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使葡萄糖尽快被人体细胞利用,从根本上使血糖降低。由于此类降糖药作用时间较长,一次服药,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小时,因此,每日仅需服药一次,建议患者每天早餐前服药效果最好。
2、饭前服
磺脲类降糖药要在饭前服,饭前服指必须在饭前30分钟服用。磺脲类降糖药,也可以简记成格列类,它包括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等。这类降糖药的作用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这类药宜在饭前30分钟服用。当食物中的糖分解被吸收时,这类降糖药正好发挥作用。
3、饭后服
二甲双呱类要在饭后服。二甲双呱类,又叫二甲双胍、美迪康、立克糖等。它主要通过增强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
1、注意药物配伍,以合理使用剂量或慎用、禁用某些药物。如磺脲类与双脲类同时使用可增强降血糖作用。
2、口服糖尿病药,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单纯饮食控制后血糖水平仍较高时,不能用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免因无效而贻误病情。
3、各种制剂,均宜从较小剂量开始,每晨服1次,然后按病情及疗效逐渐酌增剂量较为稳妥。
4、应定时、定量遵医嘱服用,且须作服药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药名、剂量及增减情况、服法、服药后反应、血糖及尿糖检查结果、饮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