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疠与六淫同属于外感病因,是一种毒性与传染性极强的致病因素,致病后称作疫疠,或叫瘟疫。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险恶,传染性强等。疫疠所致之病证种类很多,但临床常见的主要有瘟疫、疫疹、瘟黄等证候。 ..
阅读:9826时间:2013-12-12
饮食、劳逸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饮食当要节制,若饮食不节,过多、过少、不净、不洁,则会影响脾胃的功能活动,导致疾病发生。劳逸要合理,过劳、过逸积累起来会影响到气血、筋骨、肌肉,而产生病理现象。另外,房劳过度,会耗伤肾之精气,形成肾虚证候。 ..
阅读:9903时间:2013-12-12
饮食不足则营养不良,影响人体健康及发育。饮食过度可损伤脾胃出现脘腹胀痛、嗳腐吞酸,食欲不振,呕恶或泄泻等食滞、伤食的症状。过食甘肥厚味,可助湿、生痰、化热,可出现舌酸、嗳腐、痰多、胸闷喘咳,甚至眩晕、昏厥等;过食生冷损伤脾阳可出现腹痛、腹泻等,饮过量,易生湿热,伤人气血等。 ..
阅读:9903时间:2013-12-12
病因就是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中医对病因的论述,包括疾病的发生和致病因素两方面。对病因的认识,除从病史中探索外,主要从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中辨认,而形成“病因辨证”。一、疾病就是人体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其发生和变化是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人体的内在条件和致病的外在因素..
阅读:9882时间:2013-12-12
下肢静脉曲张指下肢静脉系统的血液回流障碍,静脉内的压力增高,浅静脉逐渐扩张,伸长,由于周围组织的限制,因而呈蚯蚓状迂曲成团,静脉特别薄处则呈囊状扩张而成的疾病。本病多见于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的人,一般以中、壮年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早期仅有患肢酸胀、乏力、沉重等症状,浅静脉轻..
阅读:9868时间:2013-12-12
证,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病机的概括。辨证,是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辨证素材的基础上,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与综合,以判别疾病,探求病因,确定病位,预测疾病发展趋势的一种诊断方法,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辨证的方法很多,是历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所不断创造的。除..
阅读:9791时间:2013-12-12
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也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辨证与论治是两个密切相联的步骤,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辨证为论治提供依据,要有效地治疗疾病,就要有一个正确的辨证。所谓辨证就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是四诊八纲及各种辨证方法,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从而揭示疾..
阅读:9770时间:2013-12-12
火与热同类,都为阳盛之象,故火热常常混称。进一步比较,火与热仍有所区别。一般说来,热轻而火重。温为热之渐,火是热之极。由于温邪也是外感热病的一类致病因素,故温热又常并称。火、热、温邪致病,常有易伤阴津,动风、动血等特点。主要临床表现:壮热,口渴,面红目赤,烦躁不眠,神昏谵语,..
阅读:10120时间:2013-12-12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由口鼻而入,肺为娇脏,最易伤肺。燥邪致病常有凉燥、温燥之分。主要临床表现:温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口鼻唇咽干燥,干咳少痰,心烦,舌干苦黄,脉浮数。凉燥: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口不甚渴,鼻咽干燥,舌白而干,脉弦涩。病机分析:温燥多..
阅读:9665时间:2013-12-12
湿邪重着,粘滞,易耗伤阳气,阻遏气机,其病变常缠绵难愈。湿邪致病有伤湿、冒湿之分。主要临床表现:伤湿则头胀而痛,胸闷,口不渴,身体困重而疼痛,发热,身体倦怠,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儒或缓。冒湿则头重如裹,四肢懈怠,遍体不舒,脉濡弱。如果侵犯关节,则关节屈伸不利,酸痛重着,活动..
阅读:9924时间:2013-12-12
寒为阴邪,其性清冷、凝滞、收引,容易损伤人体阳气,阻碍人体气血运行,导致各种病证。主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咳嗽,喘促,苔薄白,脉浮紧。或见肢体拘急,关节冷痛;或见腹痛肠鸣,腹泻,呕吐。病机分析:寒邪束于肌表,腠理闭塞,卫气不能宣发,故发热,恶寒,无汗;寒邪郁于..
阅读:9567时间:2013-12-12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升散,为病多见热象,暑邪易耗气伤津,且多夹湿,与湿邪相合为病。暑邪致病有伤暑、中暑之分。主要临床表现:伤暑则恶热,口渴,汗出,身体疲乏,小便黄,舌红,苔黄,脉虚数。中暑则出现率然昏倒,发热,大汗淋漓,口渴,气急,甚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舌..
阅读:9826时间:2013-12-12
风性轻扬开泄,易侵犯机体的体表;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具有起病迅速、变化多端、游走不定的特点。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恶风,汗出,头身疼痛,咳嗽,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缓;或皮肤见红色丘疹,时发时止,瘙痒难忍;或见肢体关节疼痛,或见颜面麻木,口眼歪斜。病机分析:风邪从皮毛、口鼻侵入..
阅读:9511时间:2013-12-12
对于男人来说,肾虚可不是一个好兆头,更麻烦的是,肾虚的前期症状不明显。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年初公布的性新知中提到,80%的肾虚者在前期都会在指甲上发现白斑。在现代医学里,指甲因为位处人体末端,有丰富的微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是观察很多疾病前兆的要地。在中医学里肾代表了人体能量内存,而..
阅读:9805时间:2013-12-12
腰对男性而言,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它不仅是承受上半身重量的支点、连接下半身的中轴,也是中医理念所认为的传宗接代的本源。然而,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过大的压力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让男人的腰负担越来越重。 男人40,一半以上腰有问题 我们常说的腰,主要指的是腰椎结构,即从..
阅读:9784时间:2013-12-12
专家指出,在治疗上,中医将痛经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症状,治疗方法各不相同。气滞血淤: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应服具有舒肝理气、化淤止痛作用的药物。食疗可以用益母草煮鸡蛋。气血虚弱: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
阅读:9959时间:2013-12-12
咳嗽是由于呼吸异常,强烈地呼气冲击喉部而发出声响的一种症状。肺脏病变或其他脏腑疾病累及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上击喉部,均可出现咳嗽。有声无痰称为咳,由于肺气受损而不清造成的;有痰无声称之嗽,由于脾湿所致;有痰有声者,称为咳嗽,是由肺气、脾湿困所致。新病咳嗽多属外感病;久..
阅读:9819时间:2013-12-12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齿乃骨之余。齿与龈和肾﹑胃及大肠都密切相关,因此望齿和龈可以初步测知肾和肠胃的病变。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如果一个人牙齿发育不好,通常肾也不好。如成人牙齿稀疏、齿根外露或伴有牙龈淡白出血、齿黄枯落、龈肉萎缩等问题..
阅读:9707时间:2013-12-12
白癜风也被称为“白蚀病”,白癜风是由于原发性皮肤脱色性病变而形成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白色斑片。人体皮肤由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与附属器组成。其中,表皮又分为 5层,即由深层到皮表分别为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与角质层。祖国医学很早以前,就对本病作过较深入的研究,白癜..
阅读:9833时间:2013-12-12
说到身体堵塞,很多人会不理解这个概念,这里所说的身体堵塞,只是中医体质学说中血瘀体质的一种形象说法。“这种体质人群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特别是那些白领阶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现代人每天吃得营养丰富。二是现代人上班坐在电脑旁,下班回家坐在电视旁,上下班开着私家车,严重缺..
阅读:9910时间:2013-12-12
病证选药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胃寒..
阅读:9826时间:2013-12-12
《黄帝内经》中对疲劳就有较充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使中医疲劳理论不断完善。内因、外因均可导致疲劳,但以内伤尤其过劳为主要病因。疲劳为害,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为脾、肝、肾,首当推脾。疲劳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范畴。疲劳是机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过长时间或过于繁..
阅读:10029时间:2013-12-12
《方案(2009版)》按照年齡區分預防包括成人、兒童兩種:1.成人(1)太子參10g、蘇葉6g、黃芩10g、牛蒡子10g適用人群:素體虛弱,易於外感的人群。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1次,3-5服為宜。(2)大青葉5g、紫草5g、生甘草5g功能:解毒清熱適用人群:面色偏紅,口咽、鼻時有乾燥,喜涼,..
阅读:9875时间:2013-12-12
古人相面,最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就是“印堂”。在各类医学和相学的书籍中,有关于印堂的记载也不乏见。从面相学的角度来说,印堂代表人一生的荣辱得失;而从医学的角度,则有人认为,印堂的宽阔程度、颜色、色泽等也可以看作是健康的晴雨表。那么,人的健康,真的可以从一“印堂&rd..
阅读:9476时间:2013-12-12
五迟。病症名,为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疾病的总称。《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分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矮小症相当于中医五迟范畴,是指儿童的身高低..
阅读:9567时间:2013-12-12
中医理论认为,肾左右各一,命门附焉,内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脏,主藏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听力乃肾气所充,腰为肾之府,所以说肾的生理功能极为重要。古人称肾为“先天之本”,实为生命之根。如果劳倦淫欲过度,或久病失养,耗伤精气,则会出现肾虚表现。肾虚之人通常分为肾气亏耗..
阅读:9574时间:2013-12-12
“医生,我有高血压,经常口干舌躁、感觉肝火旺,是不是肝功能不好?”经常听到患者这样问我,同时抱怨自己觉得肝不好,可是又不知道吃什么药,听说所有的药都要经过肝脏代谢,会不会吃药更加重肝脏负担呢?终于能忙里偷闲的把自己想说很久的话写成文字:传统中医所说的肝与现代西医学所说..
阅读:9903时间:2013-12-12
“红肿高大,大夫不怕”,这句谚语是对皮肤病在治疗难易上的一个简单判断———凡是以红肿热痛为表现的皮肤损害,治疗起来都是相对容易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医外科有“凡治痈肿,先辨虚实阴阳”之说。通常颜色苍白、平塌下陷、疼痛和缓者多为“阴证&rdqu..
阅读:9385时间:2013-12-12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现象:温度太高会出汗,精神紧张会出汗,吃了刺激性食物会脸上冒汗。不过,除了这三类情况,其他不该出汗的时候有汗或出汗过多都应该引起重视。 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
阅读:9294时间:2013-12-12
香港「藥膳湯」的特點之一,是根據不同的季節煲湯,這是非常符合中醫飲食養生原則的。例如,半邊蓮燉魚尾、綠豆白鴿湯、紅絲線燉瘦肉、生滾肉片湯、魚片青菜湯等,都是夏天消暑的好湯。冬天則選用藥燉的、肉熬的濃湯。 煲製「藥膳湯」最重要的就是辨證配方,要根據人的不同體質和病症用藥。僅以補..
阅读:9448时间:2013-12-12
这种手诊方法有两个基本要素——“位”与“相”。“位”,是指人体相应脏腑器官在手上表现的区域。从大量的临床病例证明,观察女性的病症看其右手,看男性的健康情况则观察其左手,和俗称的“男左女右”说法相契合。具体哪个器官、脏器在哪个位..
阅读:9343时间:2013-12-12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自然观“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
阅读:9406时间:2013-12-12
中医肾病“五证”、“五侯”归类 近年来,肾内科的医生通过临床大量的病理观察,发现西医所谓的肾小球疾病在中医临床始终有肝瘀脾湿、瘀血内阻,湿热下注,三焦不通,升降失调肾失封藏之症,贯穿于肾病之中。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掌握好“肾”的病位与病机,才能..
阅读:9399时间:2013-12-12
每个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和特征,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病情变化有许多是患者自己和家属能够观察到的,了解这些变化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病人需要观察并记录的二十三项内容1.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 神志:清晰、模糊、昏睡或昏迷。3.体重:肥胖、消瘦、..
阅读:12458时间:2013-12-12
烂疔是一种发于皮肉之间,易于腐烂,病势凶险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本病又称为水疔、卸肉疔、脱靴疔。多见于农民和士兵,可有手足等部位的创伤和泥土等脏物接触史,起病急骤。其特点是:局部掀热,胀裂样剧痛,进行性肿胀,皮色暗红,然后稍黑,疮形略带凹形,范围甚大,皮肉迅速腐烂,轻按患处有捻..
阅读:12451时间:2013-12-12
麻疹为感受麻毒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以发热恶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泪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两颊侧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肤按序布发发麻粒样大小的红色斑丘疹及恢复期疹退处皮肤呈糠状脱屑,留有色素沉着斑等为特征正。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好发于冬、春二季,且常引起..
阅读:9791时间:2013-12-12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脐之两旁及耻骨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的病病证,若是痛在胁肋日胁痛;痛在脐上则日胃痛,故又当别论。所以腹痛涉及的疾病薪范围很广,许多内、外科疾病均可出现腹痛的症状。本节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指无夕卧科急腹症指征的小儿腹痛。这类腹痛以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脏气虚冷..
阅读:10519时间:2013-12-12
病因病机分析1.病因(1)先天因素:父母精血亏损,或母亲孕期体弱多病、影响胎儿正常发育,致禀赋不足。亦有些学者认为因家庭遗传、先天不足而致者。(2)后天因素:后天调护失宜,可因产伤、外伤、或其他疾病所伤(热病、惊风等),喂养调护失宜,以及家庭、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2.病机(1)阴阳失调:..
阅读:9546时间:2013-12-12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消渴病患者,好发于项背等皮厚肉坚皮脂腺丰富之处。根据病程演化,临床可分为三期:初期:患处起一肿块,肿块上有粟粒状脓头,肿块逐渐向周围扩大,脓头相继增多,形成多个脓头,色红灼热,高肿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溃脓期:脓头逐渐腐溃,状如蜂窝,肿胀范围..
阅读:12444时间:2013-12-12
病因病机本病是由于疔疮、有头疽或其他外疡,因治疗、护理不当,以致火毒炽盛,正不胜邪,毒邪入里,客人营血,内攻(陷)脏腑所致。走黄多为疔疮毒邪炽盛时由于失治误治、挤压碰撞、过早切开、治疗不力,未能及时控制毒势使毒邪扩散;也可因误食辛热之药及酒肉、鱼腥等助火生热之品,或加艾灸等,..
阅读:12535时间:201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