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经络穴位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骨股头疼,穴位
2016-09-06阅读:10463 学员编辑 收藏

一、骨股头疼按什么穴位止痛

重点按足底的免疫系统反射区,主要是上身淋巴、下身淋巴、胸部淋巴这三块反射区,然后通过刺激肾上腺、膀胱、肾、脾的反射区,这几个反射区可以使局部的炎症消除,还要刺激甲状旁腺这个反射区,有助于身体内骨质的恢复,促进骨钙和血钙的补充,当然造成股骨头坏死的罪魁祸首——骨质疏松也就慢慢改善。

沿着双脚的小趾跟的位置开始向上推,推向脚踝处的关节下方,每一个脚趾就是一个出发点,最终就完成了整个足背部的推按动作,每次要做到10次以上。然后揉按小腿上的三阴交穴,再选择承山穴和委中穴进行揉按,每个穴位要用力揉按3分钟左右,使穴位的位置产生酸胀的感觉。

骨股头疼按什么穴位止痛

做完足底和小腿的推按,就要进行大腿的推按,主要是从委中向上到承扶,膝关节向股骨的方向,不停地推按,越到大腿接近臀部的位置,力量就要越加大。让整个小腿连接到大腿,以及股关节都运动起来,使下肢的血液循环加速。

双手按揉委阳和阴谷穴,先按委阳穴,再按阴谷穴。因为这两个穴位对股骨的作用不同其他的穴位,而且双侧对称的按摩可以同时使双侧下肢都受到刺激作用。

在委中穴到承扶穴,阴陵泉穴到股骨关节以及阳陵泉到股关节,分别以1厘米的宽度进行间隔点按,其中阴陵泉上行到大腿根部,也就是内髋关节。而阳陵泉对应的外髋关节。所以点按的时候,先做内侧,再做外侧。完成这三条线的点按,就将大腿深层的血管和神经都作了刺激,那整个下肢也就疏通开了。

二、股骨头坏死的症状表现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比较难治疗的疾病。而对于病人而言在治疗的期间的疼痛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股骨头坏死究竟有哪些症状呢?下面给大家介绍相关的股骨头坏死的症状表现供大家参考。

1、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

患髋关节屈伸不利、下蹲困难、不能久站、行走鸭子步、髋关节发出响声甚至伴随腿肚抽筋现象。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特征为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明显。

2、体征

局部深压痛,内收肌止点压痛,4字试验阳性,外展、外旋或内旋活动受限,患肢可缩短,肌肉萎缩,甚至有半脱位体征,也是股骨头坏死的特征。

3、跛行

为进行性短缩性跛行,由于髋痛及股骨头塌陷,或晚期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所致。早期往往出现间歇性跛行,儿童患者更为明显。

4、患侧臀部皮肤温度低于正常温度,个别患者患肢畏寒。

5、疼痛

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间歇时无任何症状,间歇时可长达一年以上。行走活动后加重,有时为休息痛。疼痛多为针刺样、钝痛或酸痛不适等,常向腹股沟区,大腿内。

三、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

创伤导致股骨头坏死

如外力撞击引起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髋关节扭挫伤等。创伤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因素。但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与否、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管破坏程度和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无疑,由于各种外伤导致骨内血管或股骨头血管的破裂管及扭曲或受压均可引起股骨头坏死。临床表现为痕迹骨折、头呈半脱位,下肢肌肉萎缩、跛行、负重疼痛加重等。

药物导致股骨头坏死

如因气管炎、哮喘、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痛、糖尿病、皮肤疾患等,而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由于大量或长期使用激素,导致了激素在机体内的积蓄而发病,这是早期的一种说法。近期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激素使田的种类、剂型、给药途径有直接关系,与敷素的总量及时间并不成正比。但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或日量过大,剂量增减突变也是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之一。激素性股旨头坏死双侧同时发病多见,且一半以上均患者先一侧发病,经数月或数年后,另一刚才发病。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浮肿、久晕、胸闷、下肢功能受限等。

酒精刺激导致股骨头坏死

在各种可能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中,慢性酒精中毒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而造成酒精在体内的蓄积,导致血脂增高和肝功能的损害。血脂的升高,造成了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血流速度减缓,使血液凝固性改变,因而可使血管堵塞,出血或脂肪栓塞,造成骨坏死。临床表现为酒后加重、行走鸭子步、心衰、乏力、腹痛、恶心呕吐等。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