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尿毒症越来越“年轻”?
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不疼、不痒、不出声,却在悄悄损耗肾功能。”慢性肾病之所以危险,就在于它是一种典型的“沉默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但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走向肾衰竭,甚至终身透析。
今年20岁的小关(化名),被确诊为了“尿毒症”。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魏伟第一时间看到结果时,感到十分惋惜,“假如早一年到医院确诊治疗,也许结局会不同。”
高血压不控制
肾脏悄悄走向尿毒症
小关两年前高中毕业,从老家来到杭州打工,勤奋努力的他不敢对工作有一丝松懈,总想着早点攒够钱回老家,组建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再也不用一个人漂泊。
去年开始,小关发现了身体的一些变化,腿总是有些莫名的肿胀感,小便后的泡沫也多了起来。由于本身就有高血压,小关无暇顾及这些身体的“小毛病”,就到药店随便买了点药对付一下。
三个月前,小关感觉自己的双腿肿胀感愈加严重,脑袋整天昏昏沉沉,连着休息两天也不见缓解。以为是高血压导致的,他依旧没放心上。
直到最近,他连呼吸都觉得困难,还出现了心疼、恶心呕吐的症状,浑身上下不舒服,这才来到了市一医院肾内科门诊,魏伟立即为他安排了血液、尿液、影像等相关检查。
然而,检查结果却全都指向了“尿毒症”!
尿毒症,也就是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
虽然没听过慢性肾衰,但尿毒症三个字足矣让人“警醒”,今后不得不依靠透析或者换肾来维持生命。小关内心百思不得其解,一直以为尿毒症离自己很遥远,应该是老年人才有的病,怎么突然就得了这个病呢?
“三高”久病要警惕!
“高血压也许是罪魁祸首”魏伟医生说道,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持续冲击肾脏的细小血管,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单位受损。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夜尿增多、微量蛋白尿,这些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但随着肾功能持续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不可逆的尿毒症。
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现代人高发疾病相互影响,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而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这三种疾病几乎构成了慢性肾病最常见、也最稳定的共病组合。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慢性肾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60.5%,糖尿病为31.3%,而血脂异常则高达50.5%
年轻人切不可掉以轻心!魏伟表示,他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不少年轻患者,因为没有症状而不重视、不干预,等到医院就诊时,已经发展成慢性肾炎或者尿毒症,最终不得不终身透析或换肾。
这些信号可能是肾脏在“报警”!
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以外,慢性肾病的一些早期识别同样非常重要:
慢性肾病最早期的表现,往往藏在尿液中——比如清晨尿泡增多、泡沫久久不散,又或者是体检中“尿蛋白阳性”“微量白蛋白升高”。
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人群,只要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就应高度警惕肾脏的“隐形损伤”。
这种水肿不同于早上醒来时的面部浮肿,白天可以自行缓解,但轻微持续的水肿就要警惕了,尤其是还有乏力、注意力难以集中,哪怕睡足八小时也疲惫不堪的亚健康状态。可能反映的是体内代谢废物开始积聚,而肾脏清除能力正在悄然下降。
长期血压控制不良,不仅是肾病的“元凶”之一,也往往是肾功能恶化的“放大器”。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定期做个“血+尿”的组合检查。查查血肌酐、估算一下肾小球滤过率(eGFR),再做个尿白蛋白检测。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