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经络穴位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鼻出血的原因,鼻出血的治疗,鼻出血的预防
2016-09-26阅读:10176 学员编辑 收藏

一、按什么穴位可以防止鼻出血

流鼻血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若时常流鼻血,切勿轻视,在接受医生治疗的同时,自我尝试穴位健康疗法通过简单的按摩穴位来预防治疗流鼻血。

首先通过指压头部的巨髎。巨髎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该穴位在进行穴位按摩时食指上涂抹一些金牌一条根药膏,两指指心相对微微擦热,将食指压在巨髎穴上慢慢施加压力,给予2到5公斤的力量,持续3到5秒。其次是后头骨正下方凹处的天柱穴,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揉6秒,如此反复10次。

然后是手臂上温溜、合谷穴。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该穴位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按摩合谷穴可以使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按摩的时候注意不是从上面往下压,而二是侧面朝尾指方向用力指压。温溜穴取穴时保持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阳溪上5寸处就是该穴。用食指在穴位上面画小圈轻轻揉捏半分钟即可。

按什么穴位可以防止鼻出血

在流鼻血时,切勿慌乱,在进行指压的同时做以下的处理:活动身体会使血压上升,当然鼻血也会不断流出,因此必须躺下或坐下,保持安静头要放低。以棉花塞住鼻孔,领带或硬领须松开,进行局部冷敷。

对于经常流鼻血的人来说,按摩穴位预防流鼻血的发生比吃药要来的有效,此外按摩穴位时,使用金牌一条根双珠百草药膏将其涂抹在穴位上可以通筋活血增加按摩的功效。

二、家庭中如何护理鼻出血

1、在家里护理鼻出血病人时,首先是要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因为鼻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恐惧出血过多,出现精神紧张,而精神紧张乃是激发鼻出血并使出血持续不止的重要因素。许多患者诉说鼻子出血有时间“规律”,每天一到这个钟点就出血,就是这个原因。

2、给患者清洗面部的血迹,及时更换衣服、被褥。护理人员要做到语言亲切、态度和蔼、服务周到,关心体贴病人。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都应注意态度和语言对病人的不良影响,不得在病人面前议论病情,避免其精神上的一切不良刺激,使患者感到温暖,减轻和消除不良心理。

3、患者应坐位或半卧位,以降低鼻部的血压。勿平躺,因为平躺后会使头部血压升高,更容易再出血,流到咽部的血尽量别咽下,以免刺激胃部引起恶心呕吐。

4、可用浸有冷水或冰水的毛巾敷在前额部、鼻背部等部位,冷的刺激可使鼻内小血管收缩而止血。也可用比较清洁的纱条、棉花等填塞在鼻腔内,如果能蘸一些肾上腺素或云南白药等,效果会更好。

5、年老体弱的病人要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呼吸。由于其机体抵抗力低,且运动受限,易产生褥疮,要给患者勤翻身拍后背,防止褥疮的发生。

鼻出血后的护理很重要,护理不当会带来更多麻烦。所以护理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

三、鼻出血的原因

1、局部原因

(1)外伤性:由于局部机械性损伤,如挖鼻、提鼻、鼻饲、鼻腔异物等。颅底骨折引起颈内动脉破裂(借道鼻出血)。手术外伤,如上颌窦刺洗、鼻腔活检、鼻甲手术等。

(2)炎症性: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中隔级膜糜烂、有害化学气体的刺激以及特异性感染,如白喉等。出血性坏死性鼻息肉是类似恶性肿瘤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病理检查可证实。

(3)鼻中隔疾病:鼻中隔偏曲、穿孔等。

(4)鼻腔鼻窦肿瘤:除肿瘤 鼻中隔毛细血管瘤、鼻腔鼻窦血管瘤;恶性肿瘤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恶性肉芽肿等。

(5)鼻咽部肿瘤: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癌等。

2、全身原因

(1)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高血压、动脉硬化。

(3)静脉压增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3)维生素E、K、B2、P缺乏。

(4)中毒:汞、磷、砷、苯中毒。

(5)其他:急性传染病、内分泌失调(异位月经)、风湿热活动期、尿毒症、败血症等。

总之,上面就是有关鼻出血的一些预防方法和护理方法,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学习一下。

上一篇:胃疼,穴位 下一篇:痛经,按摩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