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肝主疏泄,肝气一通,百脉皆通,然而肝气最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不开心容易形成肝郁,肝气一旦郁结,就会更不开心。通肝经,重在一个推字。
先左脚后右脚,从脚背处沿着脚缝向脚趾的方向推,用点力气,让它有酸痛的感觉,每只脚各五十遍。坐下,先把左腿弯曲,膝盖放平,让双手掌交叠按在左大腿根部内侧,稍用力向前推到膝盖,先左后右,各五十遍。
让双手握拳,屈肘,肘关节用点力把肋部夹紧,然后做手臂伸直弯曲的动作,使大臂反复地在肋部充分摩擦,直至发热。
佛香梨
配方:佛手5克,制香附5克,梨2个。
制法:将佛手、香附研末备用;梨去皮,切开剜空,各放入一半药末,合住放碗内,上锅蒸10分钟,即可用。
功效:疏肝和胃。
用法:可作点心食用。
葱煮柚皮
配方:新鲜柚子皮1个,葱2根,花生油、盐适量。
制法:取新鲜柚子皮放炭火上,将柚子皮外层黄棕色表层烧焦刮去,放清水中浸泡1日,使其苦味析出,然后切块加水煮,将熟时把葱切碎加入油盐调味。
功效:解郁下气化痰。
用法:每日2次饮服。
茉莉花糖水
配方:茉莉花3~5克,白砂糖适量。
制法:茉莉花、白砂糖加清水75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渣饮用。或茉莉花以沸水冲泡加适量白糖频频饮用。
功效:理气舒肝解郁。
用法:每日1次,代茶饮。
方药1:本方具有行气温中、散寒化湿、疏肝解郁的功效。适用于气机郁滞、寒湿中阻及伴有肝郁症象者。方中以木香、砂仁、苍术、厚朴、甘草(即香砂平胃散)行气温中,散寒化湿;配伍台乌药、生姜、枳壳以增强温中理气的作用;香附、青皮疏肝理气解郁。
若寒甚,腹痛较剧,得温症减,肢冷者,可加高良姜、肉桂温中理气止痛。若兼有热象,口苦,舌质红者,去台乌药、苍术,加吴茱萸、黄连,泄肝清热。老年体虚,或兼见神疲、乏力、便溏者,可加党参、白术益气健脾。
本证攻窜胀痛之症缓解后,可以疏肝理脾调理善后。
方药2:本方常用柴胡、白芍、枳壳、川穹、陈皮、香附、炙甘草配伍,如并见胃气上逆呕吐的,可用半夏、竹茹、生姜等和胃降逆;胸胁窜痛的可将陈皮改为青皮,再加川楝子、延胡索。
1、心情抑郁或烦躁易怒
该症状是最常见的,表现为情绪低落,总是唉声叹气,或者烦躁易怒,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2、肝经循行部位胀闷疼痛等
肝经循行经过小腹、胸胁、喉咽、头顶等部位,肝气郁结会有小腹疼痛、乳房胀痛、胁肋疼痛、头痛等表现。
3、颈部、咽喉部的病变
肝经循行经过咽喉,肝气郁结于此,人就会出现咽喉部有异物感,吞不下、咳不出,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如果气机郁结日久,会进一步影响血和津液的正常运行,导致痰瘀留滞于颈部,出现颈部肿块等。
4、女性乳房及月经病变
中医学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因此女性更易出现肝气郁结。除了上述一些症状,还会表现为乳房胀痛、结块,痛经或月经失调等。
5、消化系统病变
中医认为,肝与脾在生理与病理方面均有密切联系,肝气郁结日久可影响到脾胃,导致消化功能异常,出现食欲下降、嗳气、腹胀、大便不成形甚至腹泻等。
1、气滞血瘀。气有一息之不行,则血有一息之不行。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则血行不畅,必然导致血瘀,表现为胁肋刺痛、症积肿块、舌青紫或瘀点瘀斑等。影响冲任二脉,则冲任失调,可见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经血有块等。
2、痰气郁结。气郁生痰,痰与气结,阻于咽喉,则为梅核气;积聚于颈部则为瘿瘤等。
3、气郁化火。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形成气火逆于上的肝火上炎之候。
4、犯脾克胃。肝气郁而不达,或气滞转化为横逆,均可影响脾胃之纳运,形成兼有呕吐、嗳气、脘胁胀痛等肝气犯胃和兼有腹胀肠鸣、腹痛泄泻、大便不爽等肝气犯脾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