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养胃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胃病,茶油,茶油好处
2018-04-10阅读:11184 学员编辑 收藏

文章目录

一、胃病喝茶油好吗
1. 胃病喝茶油有一定好处
2. 食用茶油的注意事项和外用功效
3. 胃病吃茶油的食疗方
二、中医养胃粥汤
三、胃病调理方法

胃病喝茶油好吗

1、胃病喝茶油有一定好处

一般胃病症见胃部灼痛或胃中不舒、胀气、胃痛、易饥、大便燥结、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胃病喝茶油好吗

《中国药典》(1995年版)将茶油作为药用油收载,茶油因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内服、外用都有很好的效用。茶油有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的作用。经常服用,能抑制衰老,对慢性咽炎和预防人体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长期服用,能清胃润肠、可治痧气腹痛、急性蛔虫阴塞性肠梗阻、习惯性便秘。

从茶油功效中看出,胃病喝茶油有一定保健好处,但是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经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系统治疗,并配合精神方面进行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食用茶油的注意事项和外用功效

一般人都可食用,尤其适合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肝胆病、高血压患者食用。但患有菌痢、急性胃肠炎、腹泻等病症的人不宜多食茶油。

护肤美容:茶油又能抗紫外光,防止晒斑及去皱纹。云南是著名的产茶区,当地的女士常用茶油作梳头、搽面及用茶籽洗头。所以,虽地处高原、紫外光强烈的地区,很奇怪,当地的妇女皮肤却能保持雪白娇嫩,而邻近的西藏妇女的皮肤却粗糙不堪。

暗疮疗效:用一毫升桃仁油,十滴山茶油,五滴薰衣草油,混和后搽面部。因山茶有杀菌及增强免疫作用。而薰衣草又有消炎及收缩孔作用。此外,对黄褐斑、晒斑,都很有效果。

杀菌作用:茶籽杀虫效果很好,可以治癣疥。可作洗发剂及护发素使用。茶油能抗菌、抗病毒及杀微菌。能防止头癣、脱发、皮屑及止痒。

祛除妊娠纹:睡前清洗皮肤后,用1~2滴茶油涂匀皮肤,轻轻按摩皮肤5~15分钟。一般产后1年内一周可见效,产后1年后一般20天见效,完全淡化则需要坚持按摩2个月。

胃病喝茶油好吗

3、胃病吃茶油的食疗方

3.1、茶油鸭

半只腊鸭,少许茶油、紫皮蒜蒜末、豆豉和辣椒粉。腊鸭斩块,用茶油炒香,鸭皮会变得紧致;蒜末,豆豉和辣椒粉用小火煸炒后加水调汁,浇在腊鸭上,然后把腊鸭放入高压锅蒸三十分钟即可。腊鸭本身就是咸的,所以不用再额外加盐了。蒸的时候可以加点水,口感更好。

3.2、茶香豆腐

茶油、豆腐和肉末、虾仁、鸡蛋清及干淀粉,还有五香粉和胡椒粉等。先将豆腐切方块,用沸水汆烫后捞出。肉末加入淀粉、盐和五香粉腌制一段时间;虾仁则需要加蛋清和盐腌制。热油将虾仁和青豆划熟,放入豆腐一同翻炒,然后加水、盐一起炖干收汁即可。

中医养胃粥汤

1、牛奶粥

原料:大米100克,牛奶500克

制法:大米淘洗干净,加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成粥时,倒入牛奶搅匀,继续用小火熬煮约40-50分钟即成。可直接食用也可根据口味加糖或盐。

补益气津养胃生肌。适合气阴不足的胃病,即气短、乏力、口干、内热的胃病患者,也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2、双鱼汤

原料:花胶100克,鲜鱼腥草100克

制法:花胶用水泡半天,切成细丝,加入1500毫升水,旺火烧开后,改小火熬煮约50分钟,再加鲜鱼腥草滚10分钟即可,调味后食花胶饮烫。

清胃生肌止痛。适应胃热患者,即经常感觉胃里有灼烧感,及因热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胃病喝茶油好吗

胃病调理方法

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症状是吃一点点就会饱,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胃胀,特别在晚上多吃的话,还会因为胃部滞胀而影响入睡。硬的、纤维类的东西不好消化。因而建议少吃多餐,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补充一些食物,但不宜过多,一定要记住这不是正餐,正餐还是要按正常来吃。

食物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因为这些东西最难消化。汤最好饭前喝,饭后喝也会增加消化困难。入睡前两三个小时都最好不要吃东西,否则容易影响入睡,如果觉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