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禁忌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鸡蛋错误7种吃法 吃垮身体
2011-04-11阅读:10659 学员编辑 收藏

鸡蛋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之一了!它富含人必不可或缺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以及蛋白质等。吃鸡蛋对人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以达到健脑益智、保护肝脏、预防癌症、延缓衰老的功效。

但是在日常食用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吃鸡蛋的饮食禁忌。

1. 生吃

如果你以为生吃鸡蛋营养更好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据了解,煮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于煎鸡蛋,而煎鸡蛋又比炸蛋、生鸡蛋的营养价值高。而未熟的鸡蛋中又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进入食道容易引起腹泻。因此鸡蛋要经过高温烹煮,杀死其中的细菌后再吃。再加上生鸡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它会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导致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等“生物素缺乏症”。还有抗胰蛋白酶,会破坏人体的消化功能。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打蛋时要提防沾染到蛋壳上的细菌!

2. 过量吃

尽管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但是鸡蛋不是吃越多就越好。吃过量的鸡蛋容易造成营养过盛、导致肥胖。增加肝脏与肾脏的负担。而蛋白质过剩会使尿素制造系统负荷过重,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羟、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很可能会出现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也就是常说的“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3. 隔夜吃

鸡蛋如果完全煮熟了是可以隔天再重新加热再吃的。但是,半生熟的鸡蛋,在隔夜了之后吃却不行!鸡蛋如果没有完全熟透,在保存不当的情形下容易滋生细菌,以致造成肠胃不适、胀气 等。而有的人认为鸡蛋煮越久越好,这也是错误的。因为鸡蛋煮的时间过长,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与蛋白中的硫离子化合生成难溶的硫化亚铁,很难被吸收。在煎鸡蛋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边缘不要被烤焦了,因为鸡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质会变成低分子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在高温下常可形成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化学物质。

4. 加糖、加豆浆吃

鸡蛋不可以跟味精一起煮,相信很多主妇都已经知晓了。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鸡蛋不可以跟糖一起煮或者吃鸡蛋后吃糖也是不行的。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习惯,其实,那会使鸡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赖氨酸的结合物。而这种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会对健康会产生不良作用。

同样地,鸡蛋也不能跟豆浆一起食用。我们知道做妈妈的每天都会为孩子精心准备早餐,希望孩子可以在清晨得到充足的营养。所以很多妈妈都会在豆浆中打入鸡蛋花。或者在孩子吃完鸡蛋后让孩子用豆浆解渴。其实,单独饮用有很强滋补作用的豆浆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它与蛋清中的卵松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二者的营养价值。

5. 泡完冷水吃

相信很多人都做过这样的事,就是在煮完鸡蛋的时候把鸡蛋放在冷水里过一下水,利用鸡蛋蛋白与蛋壳的膨胀程度不同,是其分离,但就会变得好剥。原本新鲜鸡蛋表面有一层保护膜,是为了使蛋内水分不易蒸发、防止微生物侵入的,但是煮熟这层保护膜已经被破坏了。这时鸡蛋放进冷水里会使冷水和微生物可越过蛋壳和壳内双层膜上的桥孔进入蛋里。吃的时候就会把细菌也吃下去了。

6.空腹吃

鸡蛋错误7种吃法 吃垮身体

鸡蛋空腹吃影响肠胃健康。特别是早上醒来,要先吃点其他东西充饥,最好是淀粉类、谷类食物。然后再补充蛋白质,这样才有利于氨基酸的吸收。一般而言,空腹吃鸡蛋,其中的蛋白质会被直接分解成糖类供给身体所需的能量,使得蛋白质不被身体吸收。

7.茶叶蛋

很多人喜欢吃风味独特的茶叶蛋。但是茶叶蛋却千万不能多吃。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与蛋白质合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道蠕动减慢,延长了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还增加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危害人体健康。

TIPS:其实所有食物都有它自身的属性。弄清楚食物的属性才知道做怎样的搭配有礼物这种食物的吸收,你才知道怎样搭配是万万不得,因为那会使食物变成“毒药”。比如说鸡蛋还有一些饮食禁忌是要特别注意的:吃完鸡蛋不要立刻吃消炎药,特别是肠胃不适的时候;不能立刻吃柿子,不然会引起食物中毒;不要吃兔肉、鳖肉、鹅肉等肉类等等。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