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常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春捂适度
2013-03-19阅读:10043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冬尽春来,万物复苏,春天悄然而至。在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东北地区都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民间一句古话,其实也是一条养生保健谚语。因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适当“春捂”,能养生防病。

初春天气变化无常,极有可能引发感冒。上年纪的人还易患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病又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这个季节还易受到“冻结肩”等病的“偷袭”。只有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才可解除“春捂”的束缚。

春天春捂也要适度

为何“春捂”---初春之阳难御春寒

中医理论认为“天人合一”。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体与大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人和大自然只有实现和谐、同步、交融,才能健康长寿。一年四季,大自然的阳气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此循环往复,经久不息。春天万物生气勃勃,像早上初升的太阳一样,此时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蓬勃舒发。初生之阳如刚萌芽的幼苗,难以抵御早春严寒,所以人们要想办法使之去寒就温,对应养生的要求即需“春捂”,只有这样阳气才能不断生发,才能与自然界上升之阳气相合,才会有夏季阳气盛满的葳蕤景象。

北方的初春气温更是瞬息万变。故早春需捂,遇冷不可强忍,务必及时添加衣物,遇热不得急脱衣服,以助阳气的升发。

如何“春捂”---量体着衣

古人有“寒从脚下起”之论,故养生主张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即加强腿脚的保暖。上身衣服略减无妨,但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宁可穿得厚实一些、暖和一点。背部保暖也十分关键,古人有“春不露背”的说法。

量体“着”衣,各得所宜。孙志新指出,身体虚弱的老年人,一旦衣不“得”体,感受风寒,极易引发宿疾、陈病,经久难愈。衣服减得太快,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的情况;若女性急于脱下冬衣穿上靓衫,一天到晚都身着单薄的裙装,易致肢体关节疼痛等病症;尤其是小儿不耐寒冷,应以保暖为原则。孙志新告诫,人们一定要顺应天气变化,结合个人禀赋强弱,增减随“天”,一般是早晚增衣,中午减衣,为身体做好防护。

“春捂”适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来说,日夜温差大于8℃时要“春捂”。此外,冷空气过去后,气温逐渐回升,也别急着减衣,应至少再“捂”7天,身体才能适应。

春捂”也有限度,如果“捂”时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就早点儿换装。每人体质不同,体内阴阳状态并不一致,所以“春捂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假如体质阳气偏盛,春天自身阳气足以与自然界相合,可适当少“捂”几天。如果一味追求“春捂”,使体内偏盛的阳气更亢盛,容易患温热之病。另外,“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变化情况而定,还要看自身体质状况如何。

春天春捂也要适度
减衣
“二月休把棉衣脱,三月还有梨花雪”。为适应春季天气多变的特点,人们创造了一个不无道理的“穿衣气候”。孙志新认为,在春季若将保健养生践行得好,就能为一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全年少生病,健康乐无忧。

春季养生妙招

清晨喝杯牛奶 许多年轻女性为保持身材苗条,早晨不吃早点,其实这样不利于健美。牛奶中的钙对皮肤光洁很重要,春天早晨饮用牛奶,可使血液中新陈代谢加快,预防便秘和贫血,使气色更好更年轻。

注意仔细洗脸 春日气温升高,皮脂分泌较活跃,脸上的小痘痘常会悄然露出。为保持面部皮肤光滑,最好仔细洗脸。

春天春捂也要适度
洗脸
洗浴速度放慢 春天皮肤代谢加快,皮屑、皮癣等常于此时露出头角。每次洗澡使用40℃的温水,会使全身放松,最大限度消除疲劳,恢复精力,而且揉搓皮肤能使周身血流畅通,使肌肤清爽亮泽。

睡前请勿进食 临睡前吃东西,往往会增加胃的负担,特别是巧克力、咖啡之类刺激性食物,不但会刺激胃,还会刺激神经中枢,使得夜间仍处于兴奋状态,难以入眠而休息不足,早晨起来就会面庞浮肿,神色疲倦
上一篇:感冒的原因 下一篇:便秘使用泻药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