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中药进补须知
2013-12-05阅读:9336 学员编辑 收藏
时至秋冬时节,中药调理又成话题,街市、杂刊、纷纷芸芸,生机、商机、鱼龙混杂。那些渴求健康,亟待调理体质,而不知医情、医理者、难免不知所措,作为医者,有责告知,更应积德行医,竭尽妙思,中医辨体、辨证推理,精心组方。欲知中药调理之妙,须知中药之形成有其源也。《灵枢?五癃津液别》载: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可见其主要以补益为主,但中药不完全局限于滋补,其亦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到了明清时期,使用中药开始增多,中药的药味也逐渐增多。中医学发展至今,中药应用丰富多彩,尤其冬令欲进补者每每求药 若渴。秦伯未尝谓“中药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诠释揭示中药之本 。中药作用包含“救偏却病” 的双重作用。因病致虚、因虚致病,可用中药;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的疾患,亦可用中药调养,所以中药不同于其他补药、补方,它具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 治结合,综合调理的特点。中药方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疾病、调理人体内环境方面确实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是,中药不是“灵丹妙药”,不是什么病吃了马上就好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进补。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即有虚证者,才需要补。诸如以下人群 1)慢性病患者:冬季可以对慢性病患者采用边补边治的方法,以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2)亚健康者:现代社会中青年人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都很大 (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造成人体各项正常生理功能大幅度地变化,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整体调 理;3)老年人:他们的各项生理功能都趋向衰退,冬令进补,能增强体质和延缓衰老;4)女性人群: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则元气不足,易致女性衰老,脾 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5)疾病康复期患者:病后、手术后、出血后处于康复阶段者,包括肿瘤患者手术、化疗、放疗 后;6)性功能减退者。“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中医非常讲究平衡,人体既有不足的一面,需要补,也有亢盛的一面,需要抑制。如果补得太过了,就会适得其 反,破坏平衡,营养过剩,也可能产生疾病,故不可盲从。

中药是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证候,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的剂型特色,对病人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 病治病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中药的辩证论治常将宏观辨体、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中药的确立有四个部分组成,即主方、辅方、佐方、使方。如此执简驭繁,象分析 每一张小方子一样,分析其主、辅、佐、使及相应的功效。每张中药均以主方为核心而布局,以主方为向导,辨证施补,因人、闲地、因时制宜。主方对主证,辅方 对次证,佐方对兼症,使方引经报使。中药是中医辩体、辨证论治的综合体现。这就要求中药的开出者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病人症状,体征,宏观辩体、辨证与微观辨 病相结合,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治法,因时,因地,因人,完成一张个性化极强的方子。 一张中药方药不在多,价不在高,为此需注意勿入误区,譬如:

1)中药就是“补”,中药离不开人参鹿茸,中药就是保健品。其实这些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冬令 进补和中药的作用与功能。冬令进补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但“补”应理解为“删多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进补之前,必须明辨虚 实,以免遭受无虚滥补之殃;进补时,应先辨明虚证的不同类型,再分别选用益气、助阳、滋阴、养血的不同补药。要遵循“通补则宜,守补则谬”的原则,即补而 不腻,补而不滞,补而不守,补的同时要配合宣通的药物,才能无害。

2)越贵越补:其实不然,不是越贵越补,补益之剂,补法是否得当取决于辨证是否精当,应以“胃以喜为补”、“莫与气血为难”,即在呵护胃气、畅通气血的前提下,制定理、法、方、药。切不可固于野山参、冬虫夏草、鹿茸、燕窝等品,不仅浪费资源,也会贻误治疗的时机。

3)不可超剂量服用:有人常为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多适得其反。进补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缓缓图效。

4)不可忽视中医辩体和辩证:辨证正确与否是疗效的关键。最好药前开路调整脾胃,有以“冬天进补, 来年打虎”论者,自购人参、阿胶等南货自煎,忽略了辩证,结果不少人服用后胸闷腹胀,害了自己。

5)注意禁忌:忌闭门留寇,疾病的发生,是外邪侵入和正气不足所致。病邪犹如寇匪,常趁虚侵 入人体,故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说法。当病邪侵入人体时若先进行补虚,虚虽补了,却等于是关了门,将病邪留在体内就很难驱逐。中医认为,应当是先将 病邪祛除、再考虑进补。若先行补虚而忽视了祛邪,往往会造成病邪迁延不愈,因许多补药具有抗利尿、止泻、止汗等收敛作用,服后不利于病邪从大小便或汗孔排 出。因此邪盛体虚时治疗首当祛邪,不可贸然进补;若必须进补,也应攻补同用,免犯闭门留寇之戒。

除了各种名贵中草药和中药,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对于健康进补同样非常重要。 生梨、莲藕、板栗、萝卜等水果蔬菜日常饮食也“冬补”。进补要根据体质和病情辨证,俗话说:药症相符,大黄也补;药不对症,参茸也毒,这是宝贵的经验之 谈。

根据临床普遍经历,与医生接触,不知如何讲述自己不适的症状,常挂一漏三,意犹未尽。为了更贴切、全面符合求中药者体质情况,为此本人先对求中药 者,作中医体质量表调查,对您身体的各种状况作较全面的了解后,辨证推理,精心遣药组方,由此周全、以取中药调理良效。
上一篇:中医对付亚健康 下一篇:中医养生7养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