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预防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管好嘴巴 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关键
2015-12-24阅读:10239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急性胰腺炎发病主要由于胰液逆流和胰酶损害胰腺,可做针对性的预防。……

胰腺,此器官虽小,却与生命息息相关,而人们对此似乎又重视不够。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胰腺病专家王兴鹏教授,让他来解析胰腺疾病的相关防治知识。

胰腺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王兴鹏教授介绍,国内尚没有系统规模的胰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但从临床情况来看,胰腺疾病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就上海地区来说,胰腺疾病的发病与胆道疾病、饮酒、肥胖、高血脂症等有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曾在2000年对1990?觸2000年间的临床急性胰腺炎病人做了资料总结分析,发现肥胖病人、高血脂症病人患急性胰腺炎后,其愈后严重程度、致死率较常人高出许多,与国外数据接近。

急性胰腺炎不仅仅发生在高危人群中

虽然,从上述的临床调查资料可以看出,肥胖、高血脂症等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几率较常人高出许多,但急性胰腺炎很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下面来看下具体的个案。

个案一:陈女士平时身体一直很好,可前几天竟然进了医院。原来,半个月前,陈女士的儿子过生日,陈女士遂到西点房买来一只蛋糕,但陈女士的儿子和先生对蛋糕却都不太感兴趣,只吃了很少的一部分。陈女士看着诱人的蛋糕,舍不得丢掉,就大口小口地将整个蛋糕吃下,胃马上就开始不舒服起来。后来,开始了持续的腹痛、恶心、冒冷汗,丈夫一看不对劲,赶紧送妻子到医院急救,经检查,医生诊断其为急性胰腺炎,而一下子吃下的那个生日蛋糕就是罪魁祸首。

专家点评:临床发现,暴饮暴食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发病原因,就像上面的陈女士,一下子吃下大量蛋糕,由于患者过量食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没有节制,从而引起胰腺过度分泌,诱发急性胰腺炎。病人一般在餐后1-2小时内,出现剧烈而又持续的腹痛,并向左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个案二:王先生在某公司做销售工作,平时免不了陪客户应酬。上个月,王先生在陪客人喝酒的时候,忽然感到全身不适,接着就出现了腹痛、恶心、呕吐,十分难受,朋友见状,赶紧将其送往附近的医院,医生诊断其为急性胰腺炎。

专家点评:临床有不少患者属贪杯好酒之人,经常用自己的手指刺激咽喉“催吐”,这种做法往往导致腹内压增高,使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从而易引发急性胰腺炎。胰腺分泌的胰液本来是一点点进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但是急性胰腺炎时,大量的胰液分泌增加,造成胰腺自身消化。因此,喝酒宜慢饮,量力而为,切忌空腹饮酒。如果饮酒过量,不能使用镇静剂或催吐法,可适当吃些清凉新鲜的水果,能有效缓解并稀释肠胃内乙醇的浓度,从而减轻“醉态”。

总之,急性胰腺炎如发展到重症,则严重危害病人生命健康,常引起胰腺坏死、出血、胰周脓肿、假性囊肿、肠道穿孔、肠道梗阻以及心、肺、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极高,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应该完全禁食,并急送医院,及时救治

治疗胆病、管好嘴巴 预防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发病主要由于胰液逆流和胰酶损害胰腺,可做针对性的预防。

消除胆道疾病:据悉,在我国,由于胆结石导致的胰腺炎,即胆源性胰腺炎占发病人群的50%以上。因此,预防急性胰腺炎首先在于避免或消除胆道疾病。如预防肠道蛔虫,及时治疗胆道结石以及避免引起胆道疾病急性发作,都是避免引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

避免酗酒:大量饮酒也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平素酗酒的人最好能够戒酒。另外,由于慢性酒精中毒和营养不良而致肝﹑胰等器官受到损害,人体的抗感染的能力下降,那就更容易招致急性胰腺炎。

切勿暴食暴饮:暴饮暴食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因素之一,它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使肠道的正常活动及排空发生障碍,阻碍胆汁和胰液的正常引流?熏引起胰腺炎。所以,如有朋友聚会,不可暴食暴饮。

其它因素:如感染、糖尿病、情绪及药物等都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因此,有这些基础疾病的人要防控好这些疾病。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